林徽音先生年谱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林徽音先生年谱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跟随建筑史家曹汛,走进建筑学家、诗人林徽音教授的真实人生。
内容简介:
林徽音(又名林徽因,1904—1955),一生横跨建筑与文学两界,“挑起两担云彩”,有“一代才女”之称,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誉。建筑史学家曹汛先生积数年之力,搜集整理关于林徽音的一手材料,并做了大量考证。年谱以事系年,是国内部系统梳理、翔实考证林徽音生平的著作,全面梳理了林徽音对中国建筑学所做的贡献,谱写了她坎坷而辉煌的一生。林徽音作为中国代留学回国的建筑学家,与其丈夫梁思成先生一起,在极其艰苦的生活和有限的科研条件下,为建立中国建筑体系、挖掘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卓绝努力。将林徽音的建筑成就梳理清楚,也就打开了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扇门。
书籍目录:
林徽音先生年谱
骄傲的辉煌
——林徽音先生和她的建筑世界
作者介绍:
曹汛(1935—2021),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任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级建筑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特聘教授、台湾树德大学建筑系特聘教授,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园林史》。治学严谨,尤精于史源学、年代学考证,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中国造园艺术》《现代建筑画选》等专著,是学术界公认的建筑学家、园林学家和文史学家。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1935年
年初,为避免与上海一位男性多产无聊写家林微音名字相混,甘冒不孝的罪名,忍痛改名徽因。《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二期(1934年12月)的社员名单仍署林徽音,第五卷第三期(1935年3月)列名已改为林徽因。1931年4月,《诗刊》第二期上发表《“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署名排字误作薇音,目录上误作林薇音,随即在第三期的《诗刊·叙言》上作了郑重的订正。1933年7月林微音发表《微音顿首》之二《名字的纠葛》,专门挑起两人名字的话题,嬉皮笑脸油腔滑调地说了一堆不三不四的话。林微音的文笔格调不高,据说徽音读到他一篇什么文章,叫道:“哦,我的妈!”这个林微音曾化名陈代与鲁迅论战,还曾作过广州新月社的经理。徽音担心名字的误混辱没自己的清名和优雅,不愿招来更多的纠葛,更讨厌那个人的无理纠缠,才不得不改名。徽音的名字是父亲所赐,她非常喜欢。
2月,思成到曲阜勘察孔庙作修葺计划,这时徽音肺病又犯了。大夫要她卧床休息三年,她坚持要求休息六个月,请一位训练有素的护士搬到她家来住,她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并且不停止一些工作。
3月,《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三期上发表,署名林徽因、梁思成。3月23日,《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在天津《大公报·艺术周刊》上发表,署名林徽因、梁思成。文章占整版篇幅,附照片十帧。徽因一再强调“精确断代”,文中对于一位画家武断大意地称天宁寺塔作“隋朝古塔”,作了严正坦率的批评。
5月1日,徽因与思成设计的北京大学女生宿舍奠基开工,同年建成。女生宿舍灰楼采用现代建筑形式,是我国早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建筑的成功之作,现列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设计采用不对称的布局,造型简洁,比例匀称。徽因心细,考虑女生手小,楼梯扶手比一般细小,体贴入微,备受称赞。此外北大物理楼、图书馆亦同年开工,是否思成、徽因同一批设计,更待进一步考证。当时北大校长蒋梦麟为梁、林的旧友,颇敬重二人的才华。
年轻有为的诗人方玮德病逝,6月1日南京出版的《文艺月刊》第七卷第六期刊出纪念专号,徽因发表动情的长诗《吊玮德》。
6月,《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四期刊载林徽因、梁思成的《平郊建筑杂录》续篇,是为《大公报》上所发的《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的转载。
6月16日,《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短篇小说《模影零篇》之一《钟绿》,8月11日发表《模影零篇》之二《吉公》。金岳霖称赞《吉公》有节奏地展开一个接一个的美丽情节,直到高潮到来并沉入某种遥远和崇高的境界之中。这篇小说也是六个月隐居休养即将结束的暗示。
是年春,梁思成和刘敦桢等曾在天坛考察维修工程。有一张徽因与思成在天坛祈年殿屋顶上的照片,可能为本年夏天所摄,好像病后刚恢复。
7月,萧乾去天津《大公报》。7月31日,《大公报·小公园》副刊开始采用徽因与思成设计的刊头图案。虽然是一幅不大的刊头图案,设计却极为用心,花了三天时间。萧乾非常高兴,专门写了《关于图案》的按语,予以赞扬。此前《大公报·小公园》刊头用的是画家司徒乔的北海白塔,徽因、思成的图案是代表“纯粹中国创造艺术的造诣”的汉代雕饰样式。这一图案自7月29日至8月4日连用七天,再用司徒乔图案。8月11日至17日又连用七天,8月25日至31日再连用七天,到9月1日改刊,共用了二十一天。
1937年
1月,《新诗》第四期刊出《红叶里的信念》。1月29日,《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诗《山中》。31日,发表诗《静坐》。
3月,诗《十月独行》《时间》分别刊出于3月7日、14日的《大公报·文艺副刊》。
《新诗》第四期起预告将出版林徽因诗集,题未定。第五期、第六期再作预告,称林徽因诗集在编辑中。后来因为“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军大举入侵,林徽因诗集被打断。
4月,《古城春景》发表在《新诗》第七期。《模影零篇》之四《绣绣》刊出于4 月18 日《大公报·文艺副刊》。
5月1日,《文学杂志》创刊号出版。请徽因设计杂志封面,封面简洁优雅,大方爽朗,正中的双鱼抱笔图案又非常活泼。仔细寻绎,双鱼图案还是用的《庄子·秋水》的典。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辩论,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双鱼抱笔图案用这个典故借喻文学创作表达真实的感受,不但自己知道创作的感受,还要传达给别人,让别人也能感受。这个封面没有鲜艳刺目的花纹,几根大方雅致的线条,与典雅的仿宋体字,代表一种清新、踏实、认真的特色。《文学杂志》刊行后深受文艺界和读者的好评,商务印书馆甚至想用《文学杂志》代替《小说月报》。
自《文学杂志》创刊号起,陆续刊出徽因四幕剧《梅真同他们》,卷期刊出幕。6月1日,卷第二期连载《梅真同他们》第二幕。7月1日,卷第三期连载《梅真同他们》第三幕。
5月16日,《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诗《前后》。
5月,思成应顾祝同之邀到西安作小雁塔维修计划,同时设计西安碑林工程,徽因偕行。他们一同调查西安建筑,还到附近长安、临潼、户县调查,又到北部耀县、澄城、韩城、朝邑四县考察,徽因协同测绘药王庙石窟。徽因、思成一直向往敦煌,思成说一步一个头也要叩到敦煌去。这次原本计划自西安西行,经兰州赴敦煌,因时局紧张,陕西、甘肃设卡,必须有军部的通行证,致使预计的敦煌考察未能实现,引为终生憾事,徽因怅望敦煌方向,无限感慨。
6月,徽因与思成从朝邑取道潼关返回北平,立即带上莫宗江、纪玉堂一起奔赴五台山寻找佛光寺。日本人断言,中国不可能存在唐代木构建筑,中国人要看唐代木构,只能到奈良去,思成则始终相信国内肯定还有唐代木构建筑。他初看到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时,注意到第61窟的宋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大佛光之寺”,又在《清凉山志》中读到了佛光寺的记载,经过思考分析,判定佛光寺不在五台山台怀中心地区,而是远在台外,可能因为交通不便,香客不多,寺僧贫苦,无力重修,反而有利于古建筑的保存,遂决定前去作艰难的寻找。
去五台山寻找佛光寺,先要经过太原。前往太原的途中,乘火车过榆次,徽因在车厢里无意之中看到榆次东南源涡镇雨花宫大殿,以历年考察的经验,虽一掠而过,也能断定是宋代建筑,有不可放过的价值。到达太原,在等待办理手续的时间,两次又回程专门到榆次,测绘拍照考察雨花宫,认定是北宋早期建筑,而且结构为单纯简练,干净利落,极为难得。因为修筑铁路,不知保护文物,毁去山门,只剩下这一座殿堂,全无掩蔽地面对着正太铁路。榆次雨花宫是一个重大发现,后来徽因、思成指导莫宗江写成《山西榆次永寿寺雨花宫》一文。
思成、徽因自太原北趋南台外围,骑骡子进山,山路崎岖危险,不易通行之处,只好卸下装备,牵牲口前行。这样走了两天,第二天黄昏才到了豆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发现了国内古老的一座木构建筑,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的佛光寺大殿。不仅是木构本身,大殿中还保存着唐代塑像、唐代壁画和唐人墨书题记,大殿外还有唐幢两座,都是重要的国宝。梁上的唐人墨书题记是徽因发现迹象,一点一点擦洗,费了三天时间才辨识出来。佛光寺工作完毕从到台怀诸寺,又到繁山寺、代县调查,这才从报纸上得知卢沟桥事变,战争爆发已经五天了。
7月中,到家以后随即给在北戴河度假的九岁(虚岁)女儿写信,告诉她五台山之行的经过,并进行爱国教育,说父母愿意抗战打仗,“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叫她“不怕打仗,不怕日本”。
8月1日,《文学杂志》卷第四期发表诗《去春》。这一期的《编者后记》云:“林徽因女士去山西旅行,《梅真同他们》的第四幕稿未能按时寄到,只好暂停一期,待下期补登。”由于日军大举入侵,占领北平,《文学杂志》出到卷第四期被迫停刊。徽因全家也在是年8月,逃出被占领的北平。剧作《梅真同他们》被日本侵略打断,梅真出走以后,也成了一个永久的悬念。思成写成的《山西应县佛宫寺辽释伽木塔》和《太原晋祠古建筑调查报告》已送印刷厂,也因战争爆发,印刷厂被迫停业而迷失。
1936年《大公报》举办小说评奖,原定每年都要评选。编辑《〈文艺丛刊〉小说选》既然称作“文艺丛刊”,一本“小说选”何谈丛刊?显然下一步还要接续编辑《〈文艺丛刊〉诗选》《〈文艺丛刊〉散文选》之类,也因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的战争而给打断了。
8月,营造学社被迫解散,徽因、思成一家离开已经沦陷的北平,与清华、北大的教授闻一多、朱自清、杨振声、金岳霖、张奚若、陈岱孙等向后方转移。临走时不忍心抛下端升太太、公超太太,还要冒险去北城看望沈从文太太张兆和。徽因说她恨不得把留下的太太孩子“挤在一块走出到天津再说”。他们带着行李、孩子,牵着老母,由天津到长沙上下舟车十六次,进出旅店十二次,就为的是“回到自己的后方”。10月1日,到达长沙,不久,住所被日寇飞机炸毁,全家仅以身免,不得不分散借住到朋友家,等待政府对营造学社做出安置。滞留一个月后,决定让他们随西南联大一起转移到昆明,12月8日才挤上开往昆明的汽车。12月9日,经官庄到达沈从文的家乡沅陵,下车看望了从文受伤的三弟。到达湘黔边界的晃县,汽车被征军用,旅客停下等车,雨雪交加,徽因又染上肺炎,高烧四十摄氏度,旅途中这次重病对她的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这样困难的旅行,历经三十九天,才到了昆明。
这段时间,由于日寇侵入,他们成了难民,徽因感慨万千,她埋怨政府无能,未能把他们组织起来,共赴国难。她自己则时时挂虑着前线战士的寒冷和死活,担心华北前线的防御,甚至“真想在山西随军”。陇海前线的激战,更使她兴奋,“整个心都像在那上面滚”。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权威——曹汛,中国建筑园林学界具有国际声誉的代表性人物
高清资料、手稿复现——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独家提供高清历史图片、设计图
设计考究——用设计细节来与林徽音的人生同频
装帧工艺复杂——“用指尖就可以感受到的编辑细节”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在现代中国的文化界里,母亲也许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多少带有一些“文艺复兴色彩”的人,即把多方面的知识与才能——文艺的和科学的、人文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东方和西方的、古代和现代的——汇集于一身,并且不限于通常人们所说的“修养”。而是在许多领域都能达到一般专业者难以企及的高度。同时,所有这些在她那里都已自然地融会贯通,被她娴熟自如地运用于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得心应手而绝无矫揉的痕迹。
——梁从诫(梁思成、林徽音之子,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办人)
仅仅让我们远远地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作一番鸟瞰,就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浪费惊人的世纪……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事从一开始大概就是上述悲观的看法的证明。大量来自不同层面的社会浪费不仅打破了他们的生活,同时也吞噬了他们的生命。有多少次,这个世界几乎没有了他们的容身之地。然而,当我们细细地品味关于他们的故事的时候,从费慰梅向我们展现的那些感人而亲切的细节里,我们就会越发清晰地感受到这对坚强而又压抑的夫妻所迸发出的生命之光。
——史景迁(耶鲁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
(林徽音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华女建筑师,才华横溢的学者,她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如此的造诣,她在建筑方面和梁(思成)先生并驾齐驱,共同作出卓越的贡献。
——吴良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先生具有诗人与文学家的气质,因此她对建筑艺术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而且还扩而大之,对一切其他的传统的、民间的工艺美术也都具有特殊的敏感与感情,可以说她是用诗人的心灵与艺术家的眼睛去欣赏去研究这些艺术的。……听林先生的讲解、学林先生的文章可以真正认识到什么叫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正是林先生,同样也是梁先生的这种严谨学风和渊博知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楼庆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著名古建筑学家)
我非常珍惜与林先生、梁先生两位相处的短暂两年的时光,正是这关键的两年,受他们两位的启迪和影响,决定了我后来从事工艺美术教育和艺术设计的道路在遵循着敦煌艺术底蕴的基础上,继承民族的传统,并不断发展、创新的理念,成为我终生的追求。
——常沙娜(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美术家,林徽音学生)
林徽音(又名林徽因)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和诗人,她的作品将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融为一体。她的建筑文章,内容严谨,充满诗情画意;文学作品则常以建筑形象作比喻,贴切新颖,别具一格。著名建筑史家曹汛先生积二十余年之力,通过大量手材料的挖掘解读,忠实还原了一代才女林徽音的人生轨迹,呈现给读者一部系统整理、扎实考证林徽音生平事迹的学术力作。
——刘珊珊(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黄晓(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书籍介绍
林徽音(1935年改名林徽因),祖籍福州,出身于望族福州林氏,近代著名外交家林长民长女,1904年生于杭州,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家、设计师、建筑史学家和诗人,一生横跨建筑与文学两界,有“一代才女”(胡适语)之称,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誉。曹汛先生毕业于林徽音所执教的清华建筑系,从学生时代起就对林先生学问人品心向往之,遂积二十年之力,在有限的研究条件下,广泛搜集整理关于林徽音的大量一手材料,对林先生学术生涯的关键节点一一考辨清楚,去伪存真,以事系年,成此年谱长编。
该年谱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扎实考证林徽音生平的著作,全面梳理了林徽音教授对中国建筑学所作的贡献,以鲜活的史料回顾了林徽音坎坷而辉煌的一生。林徽音作为中国第一代留学回国的建筑学家,与其丈夫也是事业上的伙伴梁思成先生,一起走过了满怀理想的青葱岁月,共享充满朝气的北平营造学社时光,战争年代濒于绝境的生存状况和近乎于零的研究条件也没有打断他们坚持多年的中国古建筑调查,让后世的我们看到,他们在长年极其艰苦的生活和有限的科研条件下,为建立中国建筑体系、弘扬中国文化做出的卓绝努力。因此,将林徽音的建筑生涯梳理清楚,也就打开了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扇门。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傻瓜式服务(389+)
- 无颠倒(81+)
- 目录完整(187+)
- 内涵好书(680+)
- 章节完整(568+)
- 中评(199+)
- 好评多(670+)
- 博大精深(557+)
- 值得购买(623+)
- 微信读书(365+)
- 简单(349+)
- mobi(62+)
- 内容齐全(82+)
下载评价
- 网友 丁***菱: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芮***枫: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宫***玉:
我说完了。
- 网友 康***溪:
强烈推荐!!!
- 网友 师***怡: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权***颜: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利***巧: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相***儿: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扈***洁:
还不错啊,挺好
喜欢"林徽音先生年谱"的人也看了
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真题 预测三合一——会计基础(配套题库版光盘,人大、复旦、首经贸、西南财大等名校名师联合编审)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清代词学的建构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曲一线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人教版2021版高中同步配套新教材五三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烹海鲜(好食尚书系—化繁为简的海鲜烹调秘诀让你一次学会)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单册】2021小学创新一点通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点睛全解析 教材完全解读三年级语文上册辅导书 与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书配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公共管理硕士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医学物理学学习指导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十日通关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应试宝典 暨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千一的梦象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和实务(初级) 2023 中国人事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巴黎圣母院(漫画版))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食品雕刻图解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皮面烫金49册精装版世界文学名著套装 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童年在人间呼啸山庄红与黑悲惨世界飘傲慢与偏见简爱猎人笔记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安徒生童话 经典名著导读 作者:世界文学名著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全新正版图书 大学物理实验许刚重庆大学出版社9787568940788人天图书专营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当代中国十大舞剧赏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