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四大名著名师推荐中小学名著北京高级教师注释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西游记四大名著名师推荐中小学名著北京高级教师注释精美图片
》西游记四大名著名师推荐中小学名著北京高级教师注释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西游记四大名著名师推荐中小学名著北京高级教师注释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461154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6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8.9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曲折纷呈、妙趣横生的古典主义神话故事 四年级书目 精装插图版 妙趣横生


内容简介: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的故事。师徒们行程十万八千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除魔,*后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作者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反映现实主义的思想感情,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结合,开启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运用奇特大胆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曲折纷呈、妙趣横生的神话故事,并在奇幻世界中折射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在奇幻中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推荐您购买文通天下其他畅销书:


书籍目录:

第—回  灵根孕育美猴王 参访仙道得真传 / 001

第二回  大闹天宫战诸神 如来伏手降大圣 / 010

第三回  观音东寻取经人 三藏奉旨西行去 / 019

第四回  大圣除魔高老庄 黄风岭上斗风魔 / 029

第五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四圣妙计试禅心 / 038

第六回  五庄观里偷仙果 观音甘露化恩怨 / 048

第七回  悟空三打白骨精 唐僧恨逐美猴王 / 058

第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 065

第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 074

第十回  唐僧被诬变虎精 八戒无奈请行者 / 084

第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 093

第十二回 金银二角魔法高 骗得宝贝降二妖 / 102

第十三回 三藏遇鬼乌鸡国 求得金丹洗沉冤 / 111

第十四回  小妖计擒唐三藏 观音智收红孩儿 / 120

第十五回  师徒遇阻通天河 观音援手收鱼精 / 130

第十六回  误饮河水孕胎儿 唐僧情陷女儿国 / 140

第十七回  行者难斗假猴王 如来佛祖辨忠奸 / 149

第十八回  无计难越火焰山 悟空三借芭蕉扇 / 159

第十九回  驼罗庄里除蟒怪 八戒显威七绝山 / 170

第二十回  八戒被擒盘丝洞 绣花针破黄花观 / 176

第二十一回 勇闯八百狮驼岭 魔王肚里展神通 / 185

第二十二回 唐僧身陷无底洞 托塔天王降鼠精 / 196

第二十三回 误中分瓣梅花计 行者剿灭豹子精 / 206

第二十四回 元宵观灯被妖掳 四星合捉犀牛怪 / 216

第二十五回 如来佛真经 回归东土成正果 / 224


作者介绍:

吴承恩(1500年—1583年),字汝忠,号淮海浪士,又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他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嗜爱野史和志怪文章,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另外,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回

 

灵根孕育美猴王 参访仙道得真传

导读 > > >

这一章主要交代了本书有个性的主人公孙悟空的身世来历。他是天地精华所生,得到菩提祖师的教诲,有了神奇的身手并且结下了深厚的佛缘。从这一章节中读者可以看到孙悟空可爱好动的性格,他可亲可爱,让人心生喜欢。

 

远古时候,天地相连,混沌一片。盘古开天辟地后,经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分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话说东胜神洲有一个傲来国,东临大海。海中有座名山,唤作花果山,自创世之初即立于此地。该山奇花不凋谢,仙桃常结果,百川在此汇,四面景色新,真个好山!

山顶上有块仙石,高三丈六尺五寸,周长二丈四尺,上有九窍八孔。这仙石接受日精月华,天长日久便有了灵性,内育仙胎。

一日,仙石迸裂,产出一个石卵,形似圆球,遇风化作一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立时便会爬会走,向四方拜了几拜。

这石猴抬头望天,两眼放出两道金光,直冲天庭,惊动了玉皇大帝。玉帝命千里眼、顺风耳打开南天门观看,才知道是石猴问世。玉帝放下心来:“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怪。”

那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与狼虫结伴,与虎豹为群,夜宿石崖下,朝游峰洞中。

一日,天气炎热,群猴在松荫下避暑。他们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玩沙窝,挤的挤,拉的拉,自在玩耍。玩了一阵,群猴去山涧中洗澡,见涧水奔流,似滚瓜涌溅。众猴道:“不知这水从何而来。今日无事,循着源流,耍个痛快。”于是拖男挈女,呼兄唤弟,齐奔源头,原来竟是一道飞瀑。那瀑布似一派白虹,又如千层雪浪,帘幕般泻挂而下。

有猴道:“哪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出源头,且不伤身体,我等就拜他为王。”连呼三遍,忽从群猴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声应道:“我去!”

只见石猴闭眼蹲身,纵身一跃,跳入瀑布泉中。睁眼看时,里面无水无波,明明朗朗有座铁板桥。他欠身上了桥头,但见石床石凳,锅台炉灶,样样齐全,修竹梅花,摇曳生姿,浑然一处人家。桥中有一石碣,上刻:“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喜不自胜,急忙返身跳出水外,连呼:“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里面的情形。石猴一一道来,招呼大家:“真个是我们的安身之处。里面甚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等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的气。”

众猴个个欢喜道:“你带我们进去!”石猴叫道:“都随我进来。”又跳进水中。有胆大的猴子紧随其后,胆小的抓耳挠腮一阵儿,也跳了进去。众猴跳过桥头,便抢盆夺碗、占灶争床,闹腾起来。

石猴端坐高处道:“列位,你们方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且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两番进来出去,为各位寻得安身成家之处,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立刻按长幼顺序列队,拱身礼拜,高呼:“千岁大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称为“美猴王”。领着群猴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不入飞鸟之群,不归走兽之类,自在逍遥。

一天,美猴王正与群猴快活地吃喝,忽然掉起眼泪来。众猴忙问:“大王为何烦恼?”猴王道:“我等现在虽然不伏麒麟辖,不受凤凰管,自由快活,但总有年老身衰之时,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岂不枉活一世?”众猴闻听此言,个个掩面悲啼。

忽然,一只通背猿猴跳出来,高声叫道:“这世上只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管。那就是佛、仙、神圣。他们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猴王一听,满心欢喜:“我明日就下山,云游天涯海角,一定要访此三者,学一个长生不老。”

次日,众猴采仙桃,摘异果,为猴王设宴送行。痛饮之后,猴王登上木筏,以竹竿为篙(gāo,撑船的竹竿),告别众猴,漂进汪洋。

连日东南风将木筏送到南赡部洲地界。猴王弃筏登岸。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挖蛤、淘盐,猴王走过去,做鬼脸,耍把戏,吓得人们丢筐弃网,四散奔逃。他捉住一个跑不动的,剥下衣裳,穿在自己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行走市井,学人礼,讲人话。朝餐夜宿,一心访问佛仙神圣。

一晃八九年过去了,猴王参访仙道,始终无缘遇到。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便自己做个木筏,漂洋过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

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林木幽深的高山。猴王在山中遇见一个砍柴的樵夫,便上前问询哪里是神仙住处。樵夫答曰:“此山叫作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洞中有位神仙,名叫菩提祖师,门下徒弟不计其数。”

猴王辞别樵夫,前行七八里远,果然望见一座洞府。门外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仙鹤鸣叫,凤凰飞翔,真乃灵福之地。猴王见洞门紧闭,静寂无人,不敢贸然敲门。于是跳上松树枝头,摘松子吃着玩。

过不多时,只听得吱呀一声,洞门打开,走出一个相貌清秀的仙童。猴王赶紧跳下树来,上前躬身行礼。仙童笑道:“我师父叫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想必就是你了。”猴王笑道:“正是我。”童子道:“你跟我来。”

猴王整整衣服,随童子走进洞天深处,直到瑶台之下。菩提祖师正端坐台上,两边侍立着三十个小仙。猴王倒身下拜,连呼“师父”。祖师问:“你是哪方人士?”猴王答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士。”祖师道:“东胜神洲与此处隔着两重大海,你怎么能到这里?”猴王叩头道:“弟子漂洋过海十数个年头才访得此处。”祖师又问:“那你姓什么?”猴王道:“我是石头里长的,无父无母,没有姓。”祖师便道:“看你相貌像个猢狲(hú sūn,一种猴子),取‘狲’字去掉兽旁,你就姓‘孙’罢。”

猴王满心欢喜,朝上叩头:“好!好!师父慈悲,再赐我个名字罢。”祖师道:“你是我第十辈徒弟,刚好排到‘悟’字辈,我就给你取个法名叫‘孙悟空’好吗?”猴王笑道:“好!从今往后我就叫孙悟空了!”

自此,孙悟空每日与众师兄一起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洒扫庭院,挑水担柴,不觉过去六七年。

一日,祖师登坛讲道,孙悟空听得高兴,忍不住抓耳挠腮、手舞足蹈。祖师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听讲?”悟空答道:“请师父恕罪,只因弟子听到妙处才得意忘形。”祖师问:“你来洞中多久了?”悟空道:“弟子只记得山后桃树上的桃子已被我吃了七次了。”祖师道:“这么说来你已来此地七年了。如今你想跟我学什么道术呀?”悟空道:“但凭师父教诲。”

于是祖师将各类道术一一说来,悟空听说这些道术不能让他长生不老,就都答以“不学,不学”。 祖师跳下高台,手拿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也不学,那也不学,到底想怎样?”说罢走上前,在悟空头上打了三下,然后倒背双手,撇下大伙儿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了。众人个个惊惧,纷纷责怪悟空。悟空一点不恼,只是满脸赔笑。

当晚,悟空闭眼假睡。约到子时前后,他轻轻起身,走到后门。后门半开半掩,悟空进门走到祖师寝榻之下,见祖师朝里睡着,就跪在榻前。

过了一会儿,祖师醒来。悟空叫道:“师父,弟子在此跪候多时。”祖师披衣盘坐,喝道:“你这猢狲,不睡觉跑到我这里干什么?”悟空道:“师父今日在坛前打我三下,又背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是暗示弟子三更时分在后门秘传我。”祖师心里欢喜:“这厮果然聪明。”于是对悟空道:“你既有缘,识得我的暗谜,我便传你长生妙道也。”

悟空叩头谢了,洗耳恭听祖师传授口诀,用心记住。天色已白,悟空悄悄回到寝室,众人还在睡呢,不知他已得了好事。

过了三年,祖师对悟空道:“每隔五百年,天将依次降雷灾、火灾、风灾,你如果能躲得过这三灾,才能寿与天齐。”

悟空一听,毛骨悚然,叩头礼拜道:“万望师父垂悯,传给我躲避三灾之法。”祖师道:“也罢。我这里有三十六般变化和七十二般变化,你要学哪一般?”悟空道:“弟子愿学多的。”祖师道:“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于是祖师附耳低言。悟空当下学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一日,祖师让悟空试试飞举腾云之术。悟空纵身一跃,跳离地有五六丈,踏云霞而去,往返三里远近,落回地面。祖师笑道:“你这只能算爬云。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才算得上是腾云。”悟空听了,叩头道:“好人做到底,师父索性将腾云之法也传给我罢。”祖师道:“那我就传你个‘筋斗云’罢,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呢。”

这一夜,悟空运神炼法,学会了筋斗云。

春去夏来,一日,众人问悟空:“师父传与你的变化之法,你都会了吗?演给我们看看。”悟空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题。”众人说:“就变棵松树罢。”悟空念动口诀,摇身一变,变作一棵松树。众人鼓掌大笑。

喧闹声惊动了祖师。祖师出门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修行之人!”待问明究竟后,祖师道:“悟空,这个功夫,怎可在人前卖弄?我也不罚你,你从哪儿来便回哪儿去罢。”悟空流泪请罪:“师父,我离家已二十年了,虽然想念儿孙,但尚未报答师父的厚恩,不敢离去。”祖师道:“哪有什么恩义?你不惹祸连累我就好了。”

悟空无可奈何,只得拜别师父。祖师道:“你以后无论怎么惹祸行凶,绝不许说是我的徒弟!如若说出半个字来,我便让你万劫不复!”悟空道:“我只说是我自己学会的就是了。”

悟空谢过师父,念个口诀,驾起筋斗云,不消一个时辰,便看见花果山水帘洞。悟空按下云头,开口叫道:“孩儿们,我来了。”那花草树木丛中跳出无数大小猴子,将他围在中间叫道:“大王,你怎么撇下我们去了这么久?近日有个混世魔王要强占水帘洞,他抢了很多东西,还掳走了许多子侄!”

悟空大怒:“待我寻他报仇!”说罢,将身一纵,一路筋斗,直至混世魔王所居的水帘洞前。听小妖报信后,魔王披挂出洞,迎战悟空。那魔王身高三丈,手执利刀,十分凶猛。悟空赤手空拳斗他不过,于是拔一把毫毛,丢在口中嚼碎,朝空中喷去,叫一声:“变!”随即变出二三百只小猴,前踊后跃,把魔王围绕,抱的抱,扯的扯,抠眼睛,挖鼻子,打成一团。悟空趁机夺了魔王的刀,分开小猴,照着魔王的脑门,一砍两段。然后率众杀进洞里,将大小妖精全部剿灭,救出被掳的众猴们。

悟空身子一抖,把毫毛收回身上,然后念声咒语,驾阵狂风,将众猴带回花果山。猴儿们个个欢喜,都奔进水帘洞,簇拥着向悟空行礼。

悟空讲了自己拜师学成的经过,众猴齐声道贺。悟空笑道:“小的们,如今我姓孙,法名悟空。”众猴鼓掌道:“大王是老孙,我们都是二孙、三孙、小孙——一家孙、一窝孙了!”于是举杯欢庆,合家欢乐。

 

第二回

 

大闹天宫战诸神 如来伏手降大圣

导读 > > >

闹地府和龙宫后孙悟空更加不收敛了,他放纵自己的野性,恣意妄为,丝毫不把天庭的权威和诸神放在眼里,把天庭弄得鸡犬不宁,后被如来佛祖收服。大闹天宫成功塑造了悟空不受约束、敢于反抗、胆大胡为、伶俐活泼的形象。

 

美猴王回到花果山后,先是去东海龙宫拿走了定海神铁——如意金箍棒作为武器,后又棒打冥府(指阴间阎王殿),勾掉了生死簿。玉帝本想派兵收服,后来听从太白金星的建议,封悟空为“弼马温”,替天庭养马,孙悟空感到受到侮辱,反出天庭,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人捉拿不得,只好承认了“齐天大圣”的名号。

一日,玉帝早朝,许旌阳真人启奏道:“齐天大圣无事闲游,恐日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免生事端。”

玉帝闻言,即宣诏悟空,命他权管蟠桃园。

悟空是个急性子,立刻便入蟠桃园内查勘(实地调查)。园中土地神连忙迎上施礼。但见园中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株株果压枝。土地道:“园中有桃树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三千年一熟,人吃了升仙成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驾云飞天,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岁)。”

大圣闻言,无比欢喜。自此后,三五日便来赏玩一次。

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悟空心里想尝个鲜,于是便用计支走随行仙吏,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吃了个够。自此每隔二三日,他就设法偷桃享用。

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在瑶池中举行蟠桃盛会,即命七衣仙女去蟠桃园摘桃。土地带仙女入园,四下里却没见大圣的踪影。原来大圣吃了几个桃子,变作两寸长的小人儿,在那树上的浓叶下睡着了。

七仙女东张西望,见向南枝上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红衣女上前采摘。大圣正睡在此枝,被惊醒后,立即现出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咄的一声道:“哪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禀明原委。

大圣闻言,转怒为喜道:“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可请我吗?”仙女道:“请的是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不曾听说有你。”

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为何不请我老孙?”

仙女道:“此是上会旧规,今会不知如何。”

大圣道:“此言也是,难怪你们。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

好大圣,捻着诀,使个定身法,把那七衣仙女一个个定在桃树之下,纵朵祥云,奔瑶池而去。

正行时,遇上赶赴蟠桃盛会的赤脚大仙。大圣道:“玉帝命老孙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然后再去赴宴。”赤脚大仙信以为真,径往通明殿去了。

大圣摇身一变,变作赤脚大仙模样,直入瑶池。见那里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佳肴色色新,却还未有仙来。

这大圣忽闻得一阵酒香扑鼻,转头一看,见右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已造成了玉液琼浆。大圣止不住口水直流,于是拔下几根毫毛,变作几个瞌睡虫,奔在众人脸上。那伙人立刻闭眉合眼,倒头睡着。

大圣拿了些佳肴异品,就着缸,挨着瓮,痛饮一番。吃喝完后,摇摇摆摆地走出瑶池,一直走到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宫。直至丹房里面,没寻到老君,却见丹灶之旁,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大圣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如吃炒豆般都吃光了。

一时间丹满酒醒。悟空思量道:“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保。不如下界为王去也!”于是他就跑出兜率宫,从西天门,使个隐身法逃回了花果山。

众猴见大圣回来,立即安排酒果接风。大圣喝了一口椰酒,即龇牙咧嘴道:“不好吃!瑶池的玉液琼浆你们都不曾尝着。待我再去偷它几瓶回来。”

大圣即出洞门,又翻一筋斗,使个隐身法,径至蟠桃会上。那几个造酒仙官还酣睡未醒。大圣左右腋下挟了两个大的酒罐,两手提了两个,拨转云头回来,做个“仙酒会”,与众猴欢饮。

却说王母、太上老君、赤脚大仙等人先后都去玉帝处告状。玉帝大怒,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率十万天兵天将去花果山捉拿悟空。

众神即刻发兵。但见黄风滚滚遮天暗,紫雾腾腾罩地昏,把那花果山围得水泄不通,上下布了十八架天罗地网。

李天王先差九曜恶星出战。那美猴王不惧分毫,抡起金箍棒,左遮右挡,把他们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

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大圣调出独角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这场混战,好惊人也:大圣一条如意棒,翻来覆去战天神;扬沙走石乾坤黑,播土飞尘宇宙昏。混杀到日落西山。那独角鬼王与七十二洞妖怪,尽被众天神捉拿去了。

大圣见天色将晚,急忙拔一把毫毛,变了千百个大圣,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且说南海观世音菩萨听闻玉帝已派兵捉拿大圣,即命徒弟惠岸行者下界去打探军情。

惠岸行者乃李天王二太子木叉,他来到中军帐下,主动请缨出战。

好太子,双手抡着铁棍,去战悟空的金箍棒。两个相逢对手,一时难分高下。一连战了五六十合,惠岸臂膊酸麻,不能迎敌,虚晃一招后败阵而走。

李天王见了心惊,立即写表向玉帝求助。

玉帝拆开表章看过,道:“哪路神兵能助之?”

观音合掌启奏:“陛下的外甥显圣二郎真君,神通广大。命他助力,便可擒也。”

玉帝闻言,即传调兵的旨意。二郎接旨,即率梅山六兄弟,点本部神兵,驾鹰牵犬,搭弩张弓,纵狂风,霎时过了东洋大海,径至花果山。

悟空见到二郎,笑嘻嘻地将金箍棒掣起,高叫道:“你是何方小将,敢大胆到此挑战?”真君喝道:“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吗?吾乃玉帝外甥,二郎神是也!”

大圣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与杨君,生一男子,是你吗?”真君闻言大怒道:“泼猴!休得无礼!吃我一刃!”大圣侧身躲过,疾举金箍棒,劈手相还。

他两个铁棒赛飞龙,神锋如舞凤,左挡右攻,前迎后映。斗经三百余合,难分胜负。

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恶狠狠地朝着大圣头上就砍。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与二郎身躯一样,举一条如意金箍棒,抵住二郎神。梅山六兄弟趁机纵着鹰犬,搭弩张弓,一齐掩杀。可怜那些猴,抛戈弃甲,四处奔逃。

大圣忽见众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相,抽身就走。将近洞口,正撞着梅山六兄弟挡道。大圣慌了手脚,摇身变作个麻雀儿,停在树梢头。

真君赶到,摇身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二郎赶至涧边,变作个鱼鹰儿,赶上来,唰地啄一嘴。那大圣就蹿出水中,变作一只花鸨。二郎现原身,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悟空打了个跟斗。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作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

真君赶到崖下,急睁凤眼,仔细看之,笑道:“是这猢狲了!等我先捣窗棂,后踢门扇!”

大圣听得心惊,扑的一个虎跳,又消失不见。

那李天王在云端高擎照妖镜四方一照,呵呵地笑道:“真君,快去!那猴使了个隐身法,走出营围,往灌江口去也。”

那大圣到灌江口,摇身变作二郎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大圣坐中间,点查香火。正看处,真君撞进门来,举三尖两刃神锋,劈脸就砍。那猴王使个身法,掣出金箍棒,两个嚷嚷闹闹,打出庙门,且行且战,又打回花果山。

此时灵霄殿内,玉帝问:“既是二郎赴战,这一日怎么还不见回报?”遂率众卿摆驾至南天门,向下观看。

菩萨开口对老君说:“我如今将净瓶杨柳抛下去,助二郎一力。”

老君道:“你这瓶若撞着他的铁棒,岂不打碎了?你且莫动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说罢捋起衣袖,从左膊上取下一个圈子,名“金刚套”,自天门上往下一掼(摔)——金刚套滴溜溜落下去,不偏不倚正中悟空头上。悟空立不稳脚,跌了一跤,二郎神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二郎神和梅山六兄弟一拥而上,用绳索将悟空捆绑住,又使勾刀穿了琵琶骨(指锁骨),他再不能变化。

齐天大圣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不能伤及其身,火烧雷劈也无法损其毫毛。

玉帝闻言道:“这厮这等,这等……如何处治?”太上老君即奏道:“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所以炼就金钢之躯。不如交与老道,放在八卦炉中,慢火煅烧,炼出我的丹来,他身自化为灰烬矣。”

玉帝准奏。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推入八卦炉中,命童子将火扇起煅炼。悟空将身躲在八卦炉中的“巽(xùn)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熏红了,日后唤作“火眼金睛”。

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呼啦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从耳中掣出如意棒,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大乱天宫,一直打到灵霄殿外。

守殿的天将把大圣围在中间,各骋凶恶鏖战。那大圣全无一毫惧色,摇身变作三头六臂;六只手使开三条棒,好便似纺车儿一般飞舞。众神莫能相近。

乱嚷乱斗,早惊动玉帝。遂传旨请如来佛祖降妖。

如来闻诏,径至灵霄门外。传法旨让众将停息干戈,叫那大圣出来。

大圣收了法相,现出原身近前,怒气昂昂,厉声高叫:“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玉帝老儿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叫他永不安宁!”

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翻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去修炼。”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真是个呆子。我老孙一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如来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道声:“我出去也!”便一路云光,无影无形。

猴王风车一般只管前进,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路尽头了。待我留下些记号。”于是拔下一根毫毛,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又在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然后翻转筋斗云,回到原处。

站在如来掌内,悟空道:“我已去到天尽头,并留个记号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吗?”

如来道:“不消去,你自己低头看看。”

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见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我决不信!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地把他压住。

天庭顿时一片欢腾。玉帝设盛宴庆功。

众仙正欢饮间,只见巡视灵官来报道:“那大圣伸出头来了。”佛祖道:“不妨。”从袖中取出一张帖子,上有六个金字:“唵嘛呢叭咪吽”,贴在那山顶上,那座山即生根合缝了。

 

第三回

 

观音东寻取经人 三藏奉旨西行去

导读 > > >

唐僧在受命之后就开始西行,担负起去西天取经的任务。他在五行山下救出了悟空,两个人一起踏上了征途。生性不羁的悟空不愿意受到唐僧的管教,肆意生事,被唐僧戴上了紧箍咒,他的顽劣的性格受到了管制。本章在全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师徒关系得到巩固,也奠定了全书的情节基础。

 

一日,如来佛祖在灵山大雷音宝刹对众仙佛菩萨道:“自降服猴王,已过五百年矣。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今有谈天、说地、度鬼的三藏真经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可以劝人为善。我本想送上东土,怎奈那方众生愚蠢,不识我法门之旨要。”

观音菩萨上前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如来听了,心中大喜道:“别个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如来佛祖命人取来五件宝贝,说:“这锦襕(lán)袈裟、九环锡杖能保人不遭毒害,可给那取经人用;这三个箍儿唤作‘紧箍儿’,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那菩萨闻言,遂收了金箍,手执锡杖,将锦襕袈裟做成一个包裹,令惠岸行者背了。师徒下界去也。

却说唐王李世民大赦天下,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皇榜贴出不到一月,天下众僧俱到。唐王传旨,令魏徵等三位朝臣选举一名有大德行者做坛主,设建道场。

次日,三位朝臣聚众僧,逐一从头查选。内中选得一名有德行的高僧,法号玄奘。

这高僧身世十分离奇。其父是海州人氏陈光蕊。陈光蕊高中状元后,与丞相之女殷小姐喜结良缘。皇上授陈光蕊任职江州,陈光蕊即带着母亲张氏、妻子同去江州上任。一日,他们在万花店住宿,母亲忽然染病。陈光蕊买来一尾金色鲤鱼,欲烹与母亲吃。张氏见鲤鱼闪闪眨眼,认为这鱼不是等闲之物,便让儿子将鲤鱼放生。

因上任时间临近,张氏让小两口先去上任,日后再来接她。于是陈光蕊同妻拜辞母亲,晓行夜宿赶往江州。

在洪江渡口,他夫妇上了刘洪、李彪二人的渡船。那刘洪见殷小姐有闭月羞花之貌,就起了歹意。与李彪将船撑至无人烟处,候至夜静三更,将陈光蕊打死,把尸首推落水中。刘洪威胁殷小姐道:“你若不从我,就立刻杀了你。”那小姐因已有身孕,万般无奈,权且顺从。那贼遂穿了陈光蕊的衣冠,带了官印,去江州上任。

一日,刘洪因公事远出,殷小姐在家生下一子。她暗想:“若待贼人回来,此子性命休矣!不如抛弃江中,或许有人救得,他日还得相逢。”

于是,小姐咬破手指,写下一封血书,又将孩子左脚小趾咬下,以便日后相认。然后将孩子用一件汗衫裹了,绑在一片木板上,血书系于胸前,推放江中。

木板顺水流到金山寺脚下停住。金山寺长老法明和尚将孩子救起,起名“江流儿”,托人抚养至十八岁后,为其削发修行,取法名“玄奘”。

一日,玄奘求问父母姓名。长老将血书交与他,玄奘方知自己身世,不觉哭倒在地。长老让他带血书与汗衫去江州寻母。玄奘一路化缘来到江州。母子终于得以相认,抱头痛哭。玄奘依母亲之言,启程寻亲。在洪州的一座破瓦窑里找到祖母,又去京城拜见了丞相与夫人。丞相听罢玄奘的哭诉,次日便启奏唐王。唐王见奏大怒,发御林军六万,将刘洪、李彪擒住处死。

丞相与殷小姐、玄奘一起到当年陈光蕊遇害的地方进行祭拜。三人望江痛哭,惊动了水底龙王。龙王便命鳖元帅去请陈光蕊。

原来,当日陈光蕊所放生的金色鲤鱼,便是龙王所变。陈光蕊的尸首沉下水底时,这龙王仔细一看,道:“此人正是我的救命恩人!”遂差夜叉去城隍庙,索要回陈光蕊的魂魄,又将一颗“定颜珠”放入陈光蕊尸身口中。现在见陈光蕊妻儿来江边祭拜,龙王便令夜叉将陈光蕊尸身送出江口还魂。夫妻、父子终于相会。

唐王得知事情经过,即升陈光蕊学士之职,随朝理政。因玄奘立意安禅,便送至洪福寺修行。

如今,太宗闻奏所选高僧是玄奘,喜道:“果然选对了人。”于是赐玄奘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让他择定吉日良时,开演经法。玄奘领旨而出,定于本年九月初三日,在化生寺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  却说观世音菩萨正在长安城访察取经的善人,忽闻得太宗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就将佛赐的宝贝锦襕袈裟、九环锡杖,让木叉捧上长街叫卖,索价七千两银子。众人都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这两件粗物值不得这许多银子!”

菩萨也不争吵,径自往前走,碰见了宰相萧瑀(yǔ)。萧瑀听说穿了这袈裟可以不遭毒害,便引菩萨去见唐王。

太宗大喜道:“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玄奘受用。”

菩萨道:“既有德行,贫僧情愿送他,决不要钱。”

次日,玄奘将太宗所赐袈裟披在身上,手持锡杖,立时神采耀人,如活菩萨下凡。

水陆正会这天,满城老少,帝王百姓,无论尊卑,都聚于化生寺听玄奘讲法。

观音菩萨近前来,厉声高叫:“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吗?”玄奘对菩萨施礼道:“老师父,不知‘大乘教法’如何?”菩萨道:“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太宗闻讯,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

太宗道:“请法师上台开讲。”

那菩萨带了木叉,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现出原身。喜得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

那菩萨祥云渐远,霎时间不见了金光。只见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书: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宗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玄奘上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

唐王大喜,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次日一早,太宗设朝,写了取经文牒(dié),用了通行宝印。赠玄奘紫金钵盂一只,良驹一匹,以及随从两个。并为玄奘取号为“三藏”,亲自率众官送行。

三藏谢恩,出关而去。一行三人晓行夜宿,不几日,行至大唐边界。

这一日,三藏来到双叉岭。山路崎岖难行,三人忽然失足,连人带马跌入坑谷。只见狂风滚滚,拥出五六十个妖邪,将三藏和两个随从绑了起来,送到一个野牛精的洞里。那野牛精与另外两个虎精和熊精,将玄奘随从分而食之,三藏在一边看得魂飞魄散。

三妖精吃饱后散席。三藏昏昏沉沉间,忽见一老叟,手持拐杖走上前,用手一拂,绳索皆断,将三藏救出。

三藏不胜感激,随老叟走上大路。那老叟忽然化作一阵清风,跨一只朱顶白鹤,腾空而去。原来是太白金星前来搭救。三藏连忙对天拜谢。

这岭上,狼虫虎豹四处出没,三藏与马儿惧怕,不敢再向前行。幸好猎户伯钦及时出现,问明究竟后,将三藏接回家中安歇。次日,伯钦送三藏前行。走了半日,来到一座巍峨险峻的山上。

伯钦与三藏告别道:“此山唤作两界山。东半边属我大唐所管,西半边乃是鞑靼的地界。我不能过界,你自去罢。”

正在此时,只听得山脚下叫喊如雷:“我师父来也!”

伯钦道:“这山旧名五行山,山下压着一个神猴,这叫声必定是他。长老莫怕,我们下山去看来。”

二人牵马下山。行不数里,只见那石匣之间,果有一猴,露着头,伸着手,向三藏招手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因犯上,被佛祖压于此处。观音菩萨劝我皈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故此我昼夜等师父来救我脱身。”

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怎样才能救你出来?”

那猴道:“这山顶上有我佛如来的金字压帖。你只需上山去将帖儿揭起,我就出来了。”

三藏依言,上到山顶,将那六个金字轻轻揭下。

那猴欢喜,叫道:“师父,你请走开些,我好出来。莫惊了你。”

伯钦听说,领着三藏,回东撤出几里远。只闻得地裂山崩一声巨响后,那猴来到三藏的马前跪下,道声:“师父,我出来也!”

三藏给悟空起了个诨名,称为行者。然后师徒二人一同往西天去也。

不多时,过了两界山。忽然见一只猛虎,咆哮剪尾而来。三藏在马上惊心。行者一旁欢喜道:“师父莫怕。它是送衣服与我的。”说罢,从耳朵里取出金箍棒,迎着猛虎一棒打去。那虎立时脑浆迸裂,一命呜呼。行者拔下一根毫毛,变作牛耳尖刀,将那虎皮剥下。

三藏见行者本领高强,愈加放怀释忧,策马前行。

师徒说着话走路,不觉来到一处庄院,便去投宿。是夜,三藏将自己的一件袍子送与行者穿上,行者又借来针线把虎皮缝好,围在腰上。三藏见了道:“这等样,才像个行者。”

次早,师徒启程继续西行。正走多时,忽见路旁唿哨一声,闯出六个强盗,唬得那三藏魂飞魄散,跌下马来,不能言语。六贼抡枪舞剑,一拥前来,照行者劈头乱砍。行者伸手去耳朵里取出金箍棒,将贼人一个个尽皆打死,笑吟吟走将来道:“师父,那贼已被老孙剿了。”

三藏道:“你既入了佛门,若还像当年一样行凶伤生,便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

悟空见三藏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然这么嫌恶我,我回去便了!”他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

三藏只得独自前行。行不多时,只见山路前面,有一个老母,捧一件绵衣,绵衣上有一顶花帽。

那老母问明三藏来历,遂将衣帽相赠。老母道:“我有一篇咒,唤作‘紧箍咒’。你可暗暗地念熟,牢记心头。我去赶上你徒弟,叫他还来跟你,你就将此衣帽与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说罢,老母化作一道金光,回东而去。

三藏情知是观音菩萨授此真言,急忙收了衣帽,藏在包袱中间。接着坐于路旁,诵习那紧箍咒。

却说那悟空别了师父,一个筋斗,去了东洋大海。那龙王得知悟空所为,便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受教诲,终究只是个妖仙,休想得成正果。”

悟空闻言,沉吟半晌不语。龙王道:“大圣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

悟空道:“莫多话,老孙还去保他便了。”

行者别了龙王,正在云中行走,遇上了观音菩萨。菩萨道:“孙悟空,你怎么不受教诲,不保唐僧?”慌得个行者在云端里施礼道:“那唐僧责怪我凶顽,我才撇了他去。如今就去保他也。”菩萨道:“赶早去,莫错过了念头。”

这行者须臾间看见唐僧在路旁闷坐。他上前道:“师父!怎么还不走路?”三藏抬头道:“你往哪里去来?”行者道:“我往东洋大海老龙王家讨茶吃吃。”三藏道:“像你这有本事的,讨得茶吃;像我这去不得的,只管在此忍饿。我那包袱里,还有些干粮,你去拿钵盂寻些水来,等我吃些儿走路罢。”

行者去解开包袱,看那包裹中间有光艳艳的一领绵布直裰(duō,僧道穿的大领长袍),一顶嵌金花帽,行者道:“好师父,把它们与我穿戴了罢?”三藏道:“你若穿得,就穿了罢。”行者遂将衣帽穿戴上。

三藏见他戴上帽子,就默默地念一遍紧箍咒。行者叫道:“头痛!”那师父不住地念了几遍,把个行者痛得打滚,抓破了嵌金的花帽。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地套在头上,取不下,揪不断,已经生了根了。

见悟空痛得竖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胀身麻,三藏住了口,悟空的头立刻不痛了。三藏道:“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

他口里虽然答应,心里却不甘心,举起那金箍棒朝着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棒,不能举手,只是叫道:“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你这法儿是谁教你的?”

三藏道:“是刚才一个老母传授我的。”

行者跪下哀告道:“不消讲了!这个老母,肯定是观世音!请师父再不要经常念诵。我愿保你西天取经,再无退悔之意了。”

三藏道:“既如此,服侍我上马去也。”那行者死心塌地,抖擞精神,收拾行李,牵马奔西而进。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四大名著”精装版,内附名家彩色画作。

导读注释,亲子共读,典雅珍藏版。

 一流的教养,是教孩子从小热爱一流的文学经典。

推荐您购买文通天下其他畅销书: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微信读书(64+)
  • 内涵好书(113+)
  • 章节完整(393+)
  • mobi(138+)
  • 下载快(452+)
  • 体验好(189+)
  • 格式多(444+)

下载评价

  • 网友 饶***丽: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康***溪:

    强烈推荐!!!

  • 网友 师***怡: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汪***豪: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孙***夏: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冷***洁: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陈***秋: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潘***丽: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国***芳:

    五星好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