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图解(全彩)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道德经 图解(全彩)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老子又称老聃,名李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曾担任东周王室的柱下史。相传,东周末年,老子归隐,在途经函谷关时,遇到了守关的长官尹喜。尹喜向老子问道,老子遂留下这五千余字的《道德经》。该书原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后改为上篇《道经》,下篇《德经》。
书籍目录: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道经
◎章?众妙之门◎
【原文】
道可道a,非常道b;名可名,非常名c。无,名天地之始d;有,名万物之母e。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f。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g。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a道:构成宇宙的实体与动力。b道:用语言表达出来。c常:恒久不变。d名:这里指道的名称,文化思想。e名:用语言表达出来。f徼():通“窍”,踪迹的意思。g玄:幽昧深远。
【译文】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开端,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观察天地的奥妙;常从“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有和无,只不过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罢了。有和无都是幽昧深远的,它们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解析】
这是《道德经》的章。本章开篇名义:“道可道,非常道。”初步揭示了“道”的真正内涵。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老子是个把道作为一种哲学范畴提出和加以阐释、论证的思想家。道作为老子哲学的核心,贯穿其思想体系始终。关于对老子道的认识和诠释,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道是精神性的本体,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自存在的原理,主张老子的道论是客观唯心主义。有的则认为,道是宇宙处在原始状态中的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主张老子的道论是唯物主义。一般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及万物运行的规律。陈鼓应在其《老子注译及评介》一书中引用杨兴顺的观点,将道的基本特点归结为:一、道是物的自然法则,它排斥一切神和“天志”。二、道永远存在,它是永存的物质世界的自然性。道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三、道是万物的本质,它通过自己的属性(德)而显现。没有万物,道就不存在。四、作为本质来说,道是世界的物质基础“气”及其变化的自然法则的统一。五、道是物质世界中不可破灭的必然性,万物都从属于道的法则。道摧毁一切妨害自己的事物。六、道的基本法则是:万物与一切现象,处于经常的运动与变化中,在变化的过程中,万物与一切现象都转化为自身的对立物。七、万物与一切现象,都处于相互联系的状态中,这种联系通过统一的道而完成。八、道是我们的感官所不能感知的,但在逻辑思维中,它是可以认识的。由是观之,道在天地未生成以前就存在于浩瀚的宇宙中,当天地生成以后,道就在万事万物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贯穿万物生成、生长、发展、消亡的始终,作为一种自然规律客观地存在着。
一提起道,我们不免会在头脑中想象它的模样,然而我们的想象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真正的道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客观存在,但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正所谓“大道无形”。我们凭主观想象臆造出的道的样子,不是真正的道,只能称得上名。“名”这个概念也是不能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形容的,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比想象的局限性更大。如果用语言文字来描述道,只能与道背道而驰。既不能用语言又不能用文字来描述道,那如何才能认识道呢?鉴于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及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通过抽象的概念,即“无”和“有”这两个名来一窥道的真正面目。所谓“无”,是指天地还没有生成以前的混沌状态,说明天地是从无中生出来的。所谓“有”,就是存在的意思,它代表一种正在孕育万物的状态,是万物的生母,即万物是从“有”中孕育生产出来的。
所以我们可以将道理解为一种无的状态,一种有的能力,它的本原是无,却可以生出天地万物。正因如此,我们可以采取无的态度去体认道的玄妙。道的原始是空无,我们要想体认大道,就必须抛却所有的杂念,将自己回复到毫无思想意识的婴儿时期,达到一种完全虚无的境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悟到道的奥妙和玄机。无和有是我们必须把握的两个概念,它们是打开“众妙之门”的钥匙,只有通过它们,我们才能领悟道的实质。
所谓“常无”,就是一种永恒的无,或叫“大无”;与此相对应,“常有”就是一种永恒的有,也叫“大有”。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忘却自我一切的常无,体悟到天地初生时的“妙”;通过这种包容万物的常有,观察到万物未生前的“徼”。妙,按汉字的组字法,可以拆分为“少”和“女”,少女不但处于妙龄,而且是纯真、纯洁的象征,这里用在道中,可以理解为天地的本始。徼的本义为边界,这里引申为开端、端倪的意思。在这里,不论是常无还是常有,都只是对宇宙大道中的某一状态的描述,还停留在概念这一层面上,都是名。常无在前而常有在后,所以概念的“相名”也就不同了,但它们都是由大道生出来的,都是对大道的发展和变化,统称为“玄”。玄意为深奥而不可理解、不可测知。“大道无形”,变化多端,变化来变化去,就构成了天地万物的“众妙”,即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回过头来看原文,我们不难发现,文中着重讲了这样几个概念:道的概念、名的概念、无和有的概念、妙和徼的概念、玄的概念。这些概念统称为“名”,借用老子的一句话“名可名,非常名”来说,这些概念并没有真正地揭示出道的真正内涵,这是因为“道可道,非常道”,任何言语和文字都无法揭示出道的真义。我们学习和研究这些概念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道,它们可以作为理解道的桥梁。
从政之道
◎随道而行——孔子向老子问礼◎
老子在这一章开宗明义,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观点,认为可观、可见、可言的事物都不能长久,而只有不可观、不可见、不可言的事物才能够永恒,才能够真正称得上是“道”。孔子向老子问礼的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孔子“问礼于老子”,是中国古代的一段佳话,这两位中国历著名、圣哲的思想家的对话,对古代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据传孔子曾五度向老子问礼,而确凿可信的有两次。
次是在鲁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地点在周都洛邑(今洛阳)。鲁人南宫敬叔跟随孔子前往周都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一齐前往洛邑学习周礼。孔子在洛邑见到了老子。
此时,老子在周朝担任“守藏室之官”,对周礼非常精通。孔子向老子请教了很多问题,例如出丧的时候遇上日食怎么办,小孩子死了该葬到近处还是远处,国家有丧事的时候不避战争对不对,等等。老子根据事实和情理,给孔子作了明确的解答。老子也十分欣赏孔子,认为他是一个虚心求知的人。
孔子在洛阳住了几天,要离开了。临行前,老子又对孔子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之人用言辞送人。我不是富贵的人,只能盗用品德高尚之人的名号,用言辞为您送行。”老子说:“聪明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胁,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博学善辩、见识广博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为他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做子女的要忘掉自己而记挂着父母,做臣子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在这里,老子告诉孔子刚而易折、忘身而身存的道理。
不久,孔子从洛邑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也逐渐增多了。这是有信史记载的孔子次向老子问礼。
孔子第二次向老子问礼的事迹载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到周天子所在地洛邑去见老子,就有关礼的问题向老子请教。老子说:“你所讲的这些都是前人先辈流传下来的,这些人与他们的骨头早都已经腐朽了,只有他们说过的话还在流传。而且君子有机会的时候就要一展宏图,生不逢时就要像蓬草一般随风旋转。我听说,精明的商人将珍宝深藏起来而不露声色,君子有高深的道德,而外貌却看起来好像很愚笨的样子。去掉你的骄傲之气和各种欲念,以及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这些都不利于你的身心发展。我所能告诫你的,只有这些而已。”
孔子对老子有很高的评价。他说:“鸟,我知道它们善飞;鱼,我知道它们善游;兽,我知道它们善于奔走。对于鸟,可以用箭射它;对于鱼,可以用网捕捉;对于兽,可以用陷阱擒获。至于天上的龙,我不知道龙的形状,也不知道它是怎样乘着风飞上天的。我今天看见了老子,就像见到了龙一样啊!”
处世之道
◎有无玄妙——诸子各家的“名实之辩”◎
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认为可以讲得出自己的具体特征的,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这揭示了本体与现象、语言(名)和世界(实)之间的差别。先秦时代的诸子曾对名与实的关系展开了一场著名的“名实之辩”。
先秦时代的名实之辩,指的是当时对于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之争。在这场争论中颇有论述的有:儒家、道家、墨家和名家。
儒家的观点认为,所谓的语言符号系统就是“名分”,所谓的“世界”就是上下有别、贵贱有差的社会秩序。所谓“正名”,就是通过语言来调和现实世界的矛盾,为社会提供规范,使之纳入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等级秩序中。孔子是这方面观点的代表人物,曾明确提出过“正名”的主张。儒家的另一代表人物荀子提出了“制名以指实”的主张,将名区分为大共名、大别名和小别名,分析了“名实乱”的表现,对名实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儒家关心的是社会,看重的是父子、君臣之间的天经地义的关系。“实”无论发生了多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名”的秩序也不能乱了章法,否则就会导致天下大乱。
道家的观点是:“世界”既不是现实的社会秩序,也不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客观实际,而是超越经验的“道”和“无限”。世界本是混沌的,而语言使其变得清晰;世界本是黑暗的,而语言使其变得光明。语言让世界变得可以言说,可以把握。可是,在让世界变得清晰和光明的同时,语言还无法表现出世界的无限和丰富。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提出了“名可名,非常名”的论述,可以说是道家的代表观点。庄子进而主张“大道不称”,但又认为“名者,实之宾也”,肯定实对名的决定作用。
墨家则主张坚持经验主义,强调“闻之见之”、“取实与名”。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现实的世界是基础,语言符号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反映。现实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语言符号自然要发生变化。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主张“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着眼于对事物本身的把握。后期墨家将概念区分为达名、类名、私名,认为它们所反映的实有不同范围。
名家是先秦百家中颇有影响力的一个学派。他们不探究名、实关系,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本身上,从而注重语言的概念,不再关注语言所寓含的内容,而是看重语言本身的逻辑技巧。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诡辩论。
这场对名实关系有着不同理解而展开的长期争论,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名辩思潮,由此推动了中国哲学的认识论、辩证法和逻辑学的发展。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
★现代手法解读 插图形象直观 图解简洁漂亮 人人都能看懂
★趣味性强 随翻随读
1. 本书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加以注释、翻译,促进理解阅读古代文化经典。将传统经典以一种新的方式诠释。
2. 书中配有大量彩色图片,逼真生动,图文集合,声情并茂。
3. 本书全新讲解,全新编排,全新包装,新颖的装帧,为读者呈现一套高品质的国学读物。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前言
虽然只有短短五千多字,却不妨碍《道德经》成为中国历重要的著作之一。它是中国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学说。在《道德经》中,老子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将道看作万物的本源。道先天地而生,至虚至无,却是万物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所有事物都要遵循于道,天地万物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运动不止,垂示给人很多迹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德就是道发生作用的方式和成果。人们要通过德理解道:道是独立不改的客观规律,无所不包,周行不殆,对任何事物而言,都是的、不可能被超越的。而任何事物对道而言,都是相对的,有限的,都有正反两面,且正、反皆可相互转化。一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的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对中国哲学影响匪浅。
作品的伟大与否不在于字数的多少,甚至也不在于其是否为读者指出了明确的生活方向,而在于它能让读者挖掘出多少宝藏。《道德经》为读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思考空间,数千年来,人们不断从中得到新的体悟。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写诗作文、为人处世,甚至是治国理家,个中智慧都被包容在这篇幅甚小的《道德经》中。
在修身养性方面,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要求人尽其所能地放宽心胸,如大道一般包罗万象,注而不满,酌而不竭。同时,老子又提醒人们不要沉溺感官享受,“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过度的欢娱会极大地危害人的身心。而老子本人就是一个极好的养生例子,传说他活了一百六十多岁,即便有些夸张,在那个战乱迭起、民不聊生的春秋年代,他能安然地度过晚年也极为不易。通过阅读《道德经》人们可以树立起更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态度:温和不争,虚怀若谷,浑朴纯正。
老子的理论不只能养一己之身,还能养一国之民。在统治上,每每朝代初定,统治者便会提倡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或直接或间接地将老子的学说当作安邦定国的重要手段。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以及“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等民本思想,又不知给了多少治世者以警示,要他们体恤民生,取法天道,宽待百姓,无私无欲。
至于为人处世方面,《道德经》予人的启发就更多了,其每一句都可以看作一个蕴含深意的处世金句,而正可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道德经》,人人都可以用《道德经》检视自身。譬如“物极必反”,有人会从中悟出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也有人反映到待人接物其实还可以从反面入手。看到“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有人会提醒自己不要为一时的好成绩得意忘形,也有人告诫自己,做事需考虑周详,提防暗藏的风险,还有人会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用这种办法削弱自己的敌人。
此外,《道德经》还是一部闪烁着“美”的智慧的古代经典。在文艺美学上,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把自然大美当作艺术的极致。他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则让人意识到,欣赏一部作品除了要看它有形有声的部分,也要看它无形无声的部分,聆听它的“言外之意”。
不管是通读全书,还是随机拣选几个句子细细体味,只要有心,每位读者都能从《道德经》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与此同时,作为一部哲学经典,《道德经》的语言非但不枯燥艰涩,还凝练简洁,充满诗意。因为采用了大量的韵语、排比和对偶,所以参差错落,极富音乐感和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人们大可以不抱任何功利目的来阅读它,只单纯地享受其文字的美感。由于其中不少内容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其文字虽抽象,意思却并不难懂。
《道德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已深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甚至成为东方智慧的代表。德国哲学家尼采将《道德经》形容成一个“永不枯竭且满载宝藏的井泉”,认为只要“放下水桶,便唾手可得”。道看似高深莫测,实际无处不在,认真体悟《道德经》,便会拥有发现道之精妙的眼睛。
本书除了完整地收录了老子的《道德经》,还对其进行了精心注释并翻译成白话,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深意。另一方面,本书还引用大量历史、现实故事,针对《道德经》中的每一个句子进行说明,让人们切身体会道的伟大。道无形无迹,人们虽看不到它,却无时无刻不在受它的影响。知晓道的运行规律,顺乎大道,无疑会让人的心性更加通达,生活更加顺畅,从古至今都是如此。《道德经》已经是很多现代人的智慧宝典,所以本书特辟了“经商之道”“从政之道“处世之道”等栏目,专讲道在历史及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阅读既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愉悦身心的过程。本书随文配图数百张,用色彩明丽的工笔彩绘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中的场景,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帮助人们体悟“道”的精髓。而和一般的图书插图不同,这些配图都经过悉心考据,从人物的服装到器物的形貌,都力求再现当时的真实模样,人们读文观图,不知不觉就会进入到故事当中。
原文和译文相互呼应,故事与插图完美结合,希望在读完本书后,人人都能心有所悟,思有所得,从道中得到收获。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内容完整(435+)
- 体验还行(566+)
- 值得购买(57+)
- 无水印(624+)
- 四星好评(526+)
- 图书多(186+)
- 超值(637+)
- 服务好(232+)
- 排版满分(504+)
- 购买多(273+)
- 三星好评(451+)
下载评价
- 网友 马***偲: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屠***好:
还行吧。
- 网友 扈***洁: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孙***美: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国***芳:
五星好评
- 网友 寇***音: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曹***雯: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堵***洁:
好用,支持
- 网友 仰***兰: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蓬***之:
好棒good
喜欢"道德经 图解(全彩)"的人也看了
考博英语全国重点院校最新真题精解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预售 幼儿专注力培养游戏书宝宝注意力训练1000全套6册车子节日我的幼儿园城市动物大发现0-1-2-3-4岁儿童撕不烂亲子故事纸板玩具绘本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奥美品牌营销之道【5册】奥格威谈广告+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品牌创造增长+广告的没落公关的崛起+出圈 奥美 大卫·奥格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初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嘟嘟和巴豆系列 十周年纪念版(全10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在改变的时代改变自己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格林童话 硬壳 名家名译 经典名著 外国文学小说 中国文联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骨碌骨碌 咚咚咚-开心宝宝亲子游戏绘本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风湿免疫科医师查房手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1课3练 二年级 数学 (上) 人教版RMJY 春雨教育·2018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标准法语发音(附MP3光盘一张)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物流英语(第3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理想树 67高考 2019版 高考必刷卷 押题6套 语文 课标卷 全国1卷地区适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毒笑小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9787111428602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