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智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作文智慧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畅销十多年,数十万读者好评,影响几代语文教师和学生。谢冕、孙绍振、曹文轩、叶永烈、高洪波、张晓风、江浩、北村、梁小斌等九位著名学者、作家畅谈“作文智慧”并现场作文。孙绍振、钱梦龙、何强作序推荐。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三辑:
*辑“与著名学者、作家谈作文”,是作者与谢冕、孙绍振、曹文轩、叶永烈、高洪波、张晓风、江浩、北村、梁小斌等九位著名学者、作家的访谈录,还有他们现场撰写的示范作文,以及作者对每篇范文的精彩解读。
第二辑“与学生的心智交流”,是作者与学生的倾谈、交流。没有看似系统、实则空洞的“文章作法”的介绍,有的是结合学生写作实践的亲切交谈,分析作文疑难,直抒作文心得。
第三辑“作文本上的聆听”,是作者对学生作文个案所进行的评析。作者凭其对作文教学的深刻理解,把握作文优缺,细述作文体验。
书籍目录:
辑
与著名学者、作家谈作文
再创造能力需要从小养成
——访谈谢冕/3
写作离不开对时代的思考/4
“意蕴”犹如文章的灵魂/4
欣赏是一种“再创造”/5
再创造能力需要从小养成/6
写文章不要落入套子/7
有了好的立意,要让它丰富起来/8
范文与解读/10
范文:《快乐每一天》
解读:《思辨的艺术——读〈快乐每一天〉》
让贫乏的思想和感觉变得丰富
——访谈孙绍振/15
好作文:构思独特,思想深邃/16
要自然地、自由地表达自己/17
珍惜自己的初始观感/18
观察得有一定的目的性/19
要有控制思路一贯的能力/20
思路要开阔,联想要丰富/20
作文是对自我、对智慧的挑战/21
范文与解读/23
范文:《千古奇冤何时了——虎的辩白》
解读:《独特的构思 独特的行文——读〈千古奇冤何时了〉》
“有意义”和“有意思”
——访谈曹文轩/26
我们的语文有希望/27
写文章就是要追求美/28
要珍惜我们的好语境/29
不要让知识破坏了我们的原创力/30
要写“有意义”的,更要写“有意思”的/31
写文章要善于“折腾”/32
创作从模仿开始/33
艺术是升空,想象是火箭,知识是动力/34
范文与解读/35
范文:《影子》
解读:《让人心动的温暖——读〈影子〉》
范文:《前方》
解读:《从一张照片读出一部人生——读〈前方〉》
捕捉、积累、写作
——访谈叶永烈/43
兴趣是好的老师/44
正确接受老师的引导/45
要多读文学名著/46
善于捕捉、勤于积累、及时写作/47
在总体构思上多花时间/48
范文与解读/49
范文:《短歌》《修皮鞋的人》
解读:《从小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读〈短歌〉和〈修皮鞋的人〉》
范文:《东方巨龙的腾飞》
解读:《短文中的大容量——读〈东方巨龙的腾飞〉》
范文:《面对大海》
解读:《诗人般的真情 哲学式的思考——读〈面对大海〉》
范文:《浴火的凤凰》
解读:《为中学生写一篇高考作文——读〈浴火的凤凰〉》
范文:《“杂家”好》
解读:《博古通今的杂家——读〈“杂家”好〉》
受用诗人的智慧
——访谈高洪波/63
关于高考作文写诗/64
写诗不能靠小聪明/64
诗歌应该是感性的/65
大量诵读,潜移默化/66
受用诗人的智慧/66
范文与解读/67
范文:《致盲童》
解读:《想象把感情和理性融化在感觉中——读〈致盲童〉》
喜欢古典,了解古典
——访谈张晓风/70
台湾作文考试也在革新/71
喜欢古典,了解古典/71
关于《不朽的失眠》/72
对语言文字要有高度的敏感/72
爱你的语言,爱你的文字/73
正题反作,大题小作/74
建议中学生拥有100个故事/75
范文与解读/76
范文:《幸亏我不是上帝》
解读:《一篇充满哲思而幽默的小品文——读〈幸亏我不是上帝〉》
把素材变成有思想的声音
——访谈江浩/80
关于《盗猎揭秘》/81
提炼主题需要联想/82
写自己的独到见解/83
作文更应当培养智慧/84
作文,把素材变为有思想的声音/85
范文与解读/86
范文:《兽性,是对人性的直接考验》
解读:《独特的感受,精妙的思想——读〈兽性,是对人性的直接考验〉》
宁可沉默,也不要虚假
——访谈北村/89
学习写作从阅读开始/90
两种作文训练方式都需要/90
宁可沉默,也不要虚假/91
写作要掌握多种形式/92
没有思想深度,就无法审题/93
范文与解读/94
范文:《爱是幸福的安慰》
解读:《视角新颖,思维活跃——读〈爱是幸福的安慰〉》
现代诗,怎么读
——访谈梁小斌/97
灵感/98
立意/99
炼字/100
象征/101
范文与解读/102
范文:《大地沉积着黑色素》《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解读:《用心灵感受大自然——读〈大地沉积着黑色素〉》
第二辑
与学生的心智交流
作文没有差生
——给一位中学生的信/109
一篇好作文是怎样诞生的/111
张扬自己的个性/115
贴近自己,敞肺腑于直陈/118
拒绝假面,坦诚为文/120
写真实、本色、纯净的真情文/122
传递感情的独特性/124
构筑思路的个性魅力/126
要做思维体操/128
保持思维流程的快速运行/131
作文构思的有效工具/133
放飞想象的翅膀/136
联想:打通思路的钥匙/139
克服思维的惰性/142
敢于反弹琵琶/144
敢于质疑生活/146
一草一木皆可入文/148
用自己的心去看去写/150
让语言充满绿意/152
细致处才能显出才华/155
协作探究学作文/157
变“封闭”为“开放”/159
活动是创造教育的生命和灵魂/161
尝试自拟作文题/163
随时记下观察与思考/166
如实再现客观事物/168
精读,精写,出精品/170
返璞归真,厚积薄发
——答《中学生语文报》记者问/172
关于写实与虚构/174
纵观全局,点面结合/176
融情于事/178
写出诗的韵味和内涵/180
文似看山不喜平/182
磨刀不误砍柴工/185
依纲而行,疏密有度/187
写作需要冲动/189
开篇有奇笔/191
议论文的“凤头”/194
结尾如撞钟/196
穿针引线,前后勾连/199
关照呼应,有起有落/201
用词要注意语境/203
简洁朴素,不干瘪、不拖沓/206
注意文面整洁/208
文章不厌改,多改出华章/209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212
高考作文怎么写/214
高考作文如何防止失分/218
第三辑
作文本上的聆听
作文是作者心灵的折光
——评《女孩和她真实的故事》/223
情绪在字里行间流动
——评《乌石山的小木屋》/225
一次不经意间的感悟
——评《双面》/226
奇思妙想的魅力
——评《与诗仙李白对话》/228
以“人生”的高度去审视
——评《遥远人生》/230
找到了自己的世界
——评《中山堂沉尸断想》/231
笔下的景:有个性之景
——评《春天,快乐的世界》/233
理以情趣出之
——评《说友情》/235
要把人推上一种境界
——评《流泪》/237
凝伫沉思,直言心声
——评《废墟》/239
满蕴情感于笔端
——评《梅颂》/241
真挚的感情蕴含在景中
——评《山里的歌》/243
意蕴深邃的古巷文化
——评《福州的古巷》/244
捕捉富有特征的东西
——评《谌容印象》/246
在平凡的事物中挖掘人生哲理
——评《镜如人生》/247
捧出一颗真挚的心
——评《挑战》/249
意识流:微妙的内心活动
——评《弦律》/251
让感情进入艺术境界
——评《我读徐悲鸿的马》/253
亦庄亦谐,切中时弊
——评《这也是“世界之”》/255
巧喻而理至
——评《沉舟侧畔千帆过》《中兴机会,庶几在此》/257
小处落笔巧剪裁
——评《我家的信条》/259
睁大观察生活的眼睛
——评《母鸡夸蛋》《冬雪》《客人》/261
体察细致,表达传神
——评《绿的歌》/263
感人的力量来自真实
——评《小雨点》/266
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评《砍柴》/268
由说话看出人来
——评《奶奶呀,奶奶》/270
借叙事以传神
——评《父亲》/271
点面结合写集体
——评《瞧,我们这一班》/273
写出生活的情趣
——评《家庭趣事》/275
平中见奇有寓意
——评《长城,修在我们的肩上》/277
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激情
——评《中国人》/279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评《如果我有一支神笔》/281
徐徐地展开画卷
——评《西山美》/283
把握特点说得明
——评《长颈鹿》/284
明主次,决去留
——评《地鼠》/285
循序渐进地介绍工作程序
——评《仙人绣球的嫁接》/287
给读者以方位感
——评《我们的新教学大楼》/288
带一点风趣
——评《小水滴的自述》/290
把旗帜亮出来
——评《爱国之志与报国之才》/291
悟,往往来自“初念”
——评《小议沉着冷静》/293
有理说得山倒
——评《谈幻想》/295
纵向展开,力求深透
——评《说“问”》/297
横向展开,力求丰富
——评《谈读书》/298
重贴切,求简明
——评《人在苦中练》/299
从实入手,以实论虚
——评《从〈壮士缚虎〉谈起》/301
巧设比喻,以事喻理
——评《游泳的启示》/303
敢对定论提出异议
——评《嫉妒小议》/305
议论风生
——评《读书乐》/307
“读”是基础,“感”是生发
——评《从“引婴投江”所想到的》/309
写点科学小论文
——评《浅谈东渡港的淤积》/311
传递信息,交流感情
——评《给香港朋友》/313
后记 作文关乎智慧 智慧关乎人生/315
作者介绍:
王立根,享誉全国的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语文学会名誉会长、福建省阅读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中学写作研究会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教育学院客座教授,“闽派语文”初创者和灵魂人物之一。曾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著有《我说语文》《老根说字》《问道语文》《临池心语》等书。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我们的语文有希望
王立根
:
您作为一位作家,近年来,与中学生接触比较多。您每年都参加各种各样的大赛,像上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美文杂志的大赛,您对当代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怎样的评价?
曹文轩
:
我很吃惊。很吃惊的是什么呢?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固然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的教育体制固然还存在许多问题;但这些年由于大学老师和中学老师的共同努力,实际上语文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我的话说就是:
“我对我们民族未来的语文水平抱有极大的希望。”我就在想,我在高中的时候如果跟他们比,几乎就是一个白痴,不是说我在贬我自己,真的是这样。我们那个时候脑子里有什么?空空的,什么也没有。哪像现在的学生有如此丰富的思想,而且能用如此畅达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我们那时是做不到的。
王立根
:
这可能跟您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系。现在是开放的、信息化的;过去是封闭的,非常正统的,就是说只有一种观点。一篇作文就是一种观点,老师灌输的就是一种观点,除此之外就有点大逆不道了。
曹文轩
:
现在我们假设,接触这些学生的语文老师的语文观是有问题的,他的作文观是有问题的,但是不要紧,就像您说的,现在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课堂已经不再是的渠道。老师水平如果不高,学生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接收这个世界良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下学生就接收了一些知识。他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众语喧哗的时代,他们可以接收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我们那个时代接收的知识就是一个系统,我们接收的知识只是一个系统的知识。现在学生接收的知识是来自各个系统的,然后在他们的大脑里进行综合,这个也是不得了的。我在许多场合都发表过一个看法,说我们这些年所进行的语文革命不亚于
“五四”的那场文字革命,我觉得这场语文革命的深刻性要远远超过那次革命。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国家从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到大学老师都参与进来,甚至惊动了政府部门,上上下下谈语文教学,这在其他国家可能是没有的,这是很不得了的。因此,对我们的母语教学,我们应当充满信心。
写文章就是要追求美
王立根
:
千百年来,人们总结各种修辞方式方法的运用时,客观上都遵循一条原则:是否适合题旨和情境。这也是修辞的原则。所谓的题旨,就是话题的中心;情境,指的是交际环境。文章合于这两点,就可算是好文章。换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
“合适的就是好的”。所以一般都追求朴实。
中学生很喜欢您的文章,都说您的文章很美,您为什么要把文章写得这么美?是不是因为美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曹文轩
:
我同意您这个非常好的看法,就是美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文艺作品就应该表现美。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但是只有一个东西是不衰老的,那就是美。我们再打个比方,东方有一轮太阳,你的祖父在看到这一轮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他会感动,你的父亲一样会感动,你看到这一轮太阳升起的时候也一样会感动。到了你的儿子,子子孙孙,每当人们看到这一轮天体从东方升起的时候,都会被它感动,这就是美的力量。
王立根
:
您的作品中色彩是非常丰富的,一篇文章,或者说一个场面的描绘就像一幅山水画一样。您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曹文轩
:
在我看来,我写东西如果不写颜色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眼前的世界就是一个颜色的世界。我不把这些东西写到我的作品里,会感到非常不踏实、不爽。我一定要写颜色,白色、红色、橙色,我都写到长篇里。一部长篇往往是各种颜色的叠加、重叠。你看《根鸟》,在不同时期我写了不同的颜色:梦是什么颜色?故乡是什么颜色?邪恶的环境是什么颜色?恋爱的地方又是什么颜色?都有所考虑。我正在写的一部长篇,不是给孩子们看的,是一部成人的长篇。这个长篇一开始就是下雨,然后来了洪水,这个时候全村的人都已经出村庄撤离到一个大堤上,大家都在忙碌的时候,一个小孩说前面有一个棺材从水的那一方漂过来,是一口黑漆的棺材,漆刷得特别好,黑亮亮的。这个棺材上面还落着一群鸽子,而且是一群白色的鸽子。作品一开始的画面就是这样。这个棺材里的人就是我的作品里的主人公。我要从他五岁的时候写起,一直写到他去世,去世的时候他将近七十岁。作品从这开始的。不写颜色,我简直没办法写我的文字。我对颜色非常敏感。我一看到墙看到树叶,颜色马上蜂拥而来。颜色与我的风景描写是联系在一起的。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作文关乎智慧,智慧关乎人生。
•畅销十多年,数十万读者好评,影响几代语文教师和学生。
•谢冕、孙绍振、曹文轩、叶永烈、高洪波、张晓风、江浩、北村、梁小斌等九位著名学者、作家畅谈“作文智慧”并现场作文。
•热爱作文和惧怕作文的孩子、想把作文教好的老师、不想让孩子走弯路的家长……都需要的一本书。
媒体评论
凭王立根的知识和思想,他完全可以登上北大的讲台。——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立根是语文特级教师中难得的有水平、有思想,能与时俱进的一位。他善于从具体个案的分析中作触类旁通的点拨。这种点拨正是从感性上升到智性的桥梁。孩子们点点滴滴、火花闪烁的智慧之星,作家们真知灼见、汩汩奔涌的智慧之泉,把它们贯串、排列起来,可以使读者领悟出许多写作的规律。这就是王立根的智慧。——孙绍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我们那些看似很有“针对性”的措施,恐怕并不完全符合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客观规律。立根老师这本书的宗旨在于“培育智慧,唤起灵性”,自与那些充斥于书市、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辅类图书异其旨趣。——钱梦龙(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
王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学水平、卓越的教学智慧都令我膜拜不已。那时咱语文组的教研活动真是红红火火,能把你的教学激情都点燃起来。说实话,我想偷懒都不成,被王老师拖着拽着往前走。——朱之琳(特级教师,曾任福州屏东中学校长,福州第三中学副校长)
王老师教作文就像教人游泳一样,目的不是显示老师游泳的高超技能,而是让学生自己跳下水去。这样,我们上语文课就不会再“斜靠墙角入梦来,稀里糊涂又一觉”了。——学生
前言
序 一
◎孙绍振
摆在我眼前的这本书,是王立根老师多年教学思想的结晶,是他长期努力的一个不完全的记录。许多内容,我是非常赞同的。
许多语文教师之所以不重视应该受到重视的作文,除了受到高考客观题的震慑以外,还因为,作文和知识传授不一样。知识传授可以用大工业的方式,一个老师就能应付数十个学生,而作文教学只有用手工业的,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式为有效。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在王立根先生的这本书里看不到吓人的、系统的、宏观的、在概念上兜圈子的、繁琐的理论,没有复杂的
“作文原理”之类。改革开放以来,大学里的写作教学也证明:宏观的理论,不管多么系统,也还没有达到实用的水准,对于提高写作质量往往不如精彩的个案分析和鉴赏。
王立根先生善于从具体个案的分析中作触类旁通的点拨。这种点拨正是从感性上升到智性的桥梁。
我想有耐心把这本书翻阅一遍的读者,一定不会忘记其中的《拒绝假面,坦诚为文》。文中介绍了一篇写母亲的文章。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读者的心目中一定积累起不少有关母亲的形象。事实上,我们从小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一定就是按照记忆中母亲的模样来临摹的,我们笔下的母亲的样子,往往是我们脑海里印象深的经典形象的蹩脚的翻版。没有人反对过要反映真实,但是,一到写作,笔就不听话了。生活中的,也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活生生的形象,就让位于那些大家早已熟悉了的模式。只有特别有灵气的学生,才有足够的心理能量、足够的语言,把心灵的真实顺利地表达出来。这样的孩子虽然罕见,但是,总是会冒出来的。因而,对于作文教师来说,他的基本功,就是善于发现。从一大堆废话、套话中发现充满生气的文章,这不但需要耐心而且需要慧眼。发现本身就是一种水准的表现。王立根先生发现,在这个孩子的眼中,妈妈居然是这样的:
她真的很可爱,天真得像个孩子,我拿她无可奈何,哭笑不得。哎——拜托你,快些成熟起来吧!亲爱的妈咪!
当然,光是发现还不能真正完成一个语文教师的任务,更高的层次是对之加以点拨。对于这样的作文,王立根评点说:
在都市里,我们不是经常会遇见这种形象的少妇吗?只不过从来没有一个女儿这样描写过她的妈妈。小作者确实很坦诚地诉说了自己埋藏在心头的故事,因而让人读后感到特别新奇、真实、感人。
这就是说,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并不需要什么水平,而敢于、善于把它写到作文里,则是需要水平的。
为了学习语文,我们不得不大量阅读经典,不阅读,可能对许多生动的东西视而不见。阅读经典使我们大开眼界,看到了平时忽略的东西是如此精彩。大量阅读经典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自己更好地讲话作文。如果忘记了这一点,就可能陷入盲目,其结果是,不是让自己看到更多的东西,写出更多自己的体验,而是重复大师名家的,用自己的嘴唱别人的歌。例如,关于母爱,我们读过不少冰心的文章,写起自己的母亲来,就会鬼使神差地带上冰心式的情调,哪怕自己的母亲和冰心的母亲天差地别,也会尽可能往冰心那里靠。不照经典文学作品中那个样子写,就有点心虚。其实,冰心的母亲是冰心的母亲,而我的母亲是和冰心母亲不同的,如果我写出来的母亲是和冰心一样的,那就不是我的成功,而是我的失败。反过来说,如果写出的东西是冰心想不到的,心里没有过的,那就不但是我的成功,也是我阅读冰心的成功,前面所说的那个同学笔下娇滴滴的少妇妈妈,是冰心也写不出来的,因而是别开生面的。
阅读王立根先生提供的其他个案分析,如《一篇好作文是怎样诞生的》,也要本着这种观念。作者可贵之处,就是写出了自己心灵的真正体验,这种体验,别人是写不出来的。为了一篇《台湾凤尾蝶》,小作者又是查资料,又是跑图书馆,又是几十次出外捕捉,一次次探险都有日记为证。文章不过是把其中的多达十一次的曲折,丝丝入扣表现了一番,就获得了作文比赛大奖。亲身的体验是私有的,是别人,哪怕是大作家都没有的,写到文章里,肯定是亮点。当然作者也并不是一下子就达到这个水准的,原来他也是盲目崇拜一些现成的美丽词语的。吸取了教训以后,他逐步找到了贴近自己的好的表现方式。只有这样,所谓讲真话、所谓表现个性才有着落。
贴近自己,这本来是中学生作文的起码的道理,但是我们的理论家和一些老师却把它弄颠倒了。一听说贴近自己,就害怕了。贴近生活,那就顺耳多了,安全多了。贴近生活,当然并没有多大错误,但是,不切实际。在理论上讲贴近生活,是站在整个社会角度来说的,是站在成年人的立场上说话的。实际上,潜台词是:贴近大人的生活。而大人的生活孩子是无法贴近的,能够给他们以
“贴近”的感觉的,其实是大人们现成的、干巴巴的教条。这种教条之所以荒谬,在于忘记了孩子的年龄特征,空洞地强调贴近生活,从理论上来说,也是站不住脚的。生活是和人的情感分不开的,不同年龄的心理会给同样的生活输入不同的基因。忘记了这一点,就会漠视甚至敌视孩子的童心,一看到孩子气的幻想和成人的观念不同,就野蛮地大张挞伐。
悲剧就在于,一面在口头上反复强调童心,一面却又天天在扼杀童心的人,还自以为是。
有一个小学生写了一篇《过了一把做班长的瘾》,说的是,班主任别出心裁,让每个同学轮值做一天班长。轮他当班长了,他很兴奋,一大早就来到教室比比画画,学着班长的样子操练了一番。这一天下来,他感到很开心,以
“过了一把做班长的瘾”作为文章的标题。这本是童心的表现,可是老师却在文章上批评说:缺乏童心,且用词不当;瘾,是和不良习惯联系在一起的,如酒瘾,烟瘾之类;当班长是为同学服务,提高自己的本领要好好查查字典才能准确应用;等等。这位老师错得很厉害,不但不懂得什么叫童心,而且也不懂得字典上的词义和具体语境中的词义的重大区别;字典上的词义到了具体的语境里是要发生变化的,字典里的词义是有限的,到了文章和口头上,在特殊的人物关系中,带上种种感情色彩,其变化是无限的。这个孩子用“过瘾”恰当地表现了他孩子气的感情。老师一方面把人家有童心的词语加以批评,另一方面又向人家要童心。这是基础教育长期脱离文学和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后果。许多有事业心的老师,由于知识结构陈旧,在辛辛苦苦地做着不但无用而且有害的工作。
王立根先生在这方面不愧为名师。他十分强调贴近孩子的心灵,十分尊重青少年的特殊感觉、知觉、想象乃至幻想及他们的语言。在《构筑思路的个性魅力》中,他以职业敏感抓住了发人沉思的现象:
“我的学生吴丹曾经和她的一位同学聊天。这位同学从小失去了母亲,他异想天开地说,世上什么东西都能像植物那样就好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从小没了妈妈,如能把妈妈的基因种到地里,长出来便是妈妈,那他该多幸福啊!
这句话给吴丹触动很大,当晚,她就构思了一篇作文
……”这篇作文里写到孩子由于想念妈妈,把妈妈的照片种到地里。王立根分析这篇文章的时候说:
“种妈妈”本是不合生活逻辑的事,但发生在四岁小菊的身上,却有一种童真、童趣,还有一种催人泪下的心灵震撼力。这种非常个性化的素材,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怎样才能保护学生的童心和童趣呢?王立根先生在这里说得很明白:不要轻易地以
“生活的(大人的)
逻辑不是这样的
”而去否定人家,人家要贴近的不是大人的生活逻辑,而是孩子的童心。正是因为和大人不一样,才是孩子的逻辑,才能贴近孩子的心灵、孩子的自我。我想,有志于提高自己作文水准的同学,甚至有志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准的老师看了这些生动的材料,都不能不有所触动。这种触动正标志一种有效的积累。
当然,王立根先生并没有把自己的思考局限于孩子的经验层次。光是贴近孩子的经验,完全离开成人的文化创造,可能是作茧自缚。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王立根先生在本书中提供了一系列和当代学者、作家的对话,从这里上升到另外一个层次,一种更高的境界。著名作家和知名学者,以他们的经验和创作实践向青少年现身说法。这个境界里的东西比中学生自己的体会当然要深刻得多,也丰富得多了。作家兼教授曹文轩提供的许多生动的材料,特别值得一提。他不但是一个作家,而且是和青少年有密切联系的儿童文学作家,他还在北大中文系当过写作教师,专门探究过写作教学。他特地为中学生写作的几篇
“作文”,对于中学生来说,虽然深了一点,但是作为一种远景,同学们是可以从中享受到登高望远的襟怀的。我觉得令人难忘的可能是他的一篇即兴作文。人家给他出了一个题目“咬牙切齿”,他考虑五分钟,说出了一段类似现代派小说的精彩构思。这个构思是很深邃的。本来,我想在这里分析一下,但是考虑到我写这篇序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本书的兴趣,如果我说得太多,影响了大家阅读的兴趣,就有违我的初衷了。正是因为这样,我不得不卖个关子,相信读者不难从目录上查到这篇文章。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人老了就容易啰唆,到此打住了吧。
(本文写于2004年,略有删改)
* 孙绍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书籍介绍
•作文关乎智慧,智慧关乎人生。
•畅销十多年,数十万读者好评,影响几代语文教师和学生。
•谢冕、孙绍振、曹文轩、叶永烈、高洪波、张晓风、江浩、北村、梁小斌等九位著名学者、作家畅谈“作文智慧”并现场作文。
•热爱作文和惧怕作文的孩子、想把作文教好的老师、不想让孩子走弯路的家长……都需要的一本书。
全书共分三辑:
第一辑“与著名学者、作家谈作文”,是作者与谢冕、孙绍振、曹文轩、叶永烈、高洪波、张晓风、江浩、北村、梁小斌等九位著名学者、作家的访谈录,还有他们现场撰写的示范作文,以及作者对每篇范文的精彩解读。
第二辑“与学生的心智交流”,是作者与学生的倾谈、交流。没有看似系统、实则空洞的“文章作法”的介绍,有的是结合学生写作实践的亲切交谈,分析作文疑难,直抒作文心得。
第三辑“作文本上的聆听”,是作者对学生作文个案所进行的评析。作者凭其对作文教学的深刻理解,把握作文优缺,细述作文体验。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四星好评(360+)
- 体验还行(382+)
- 图文清晰(372+)
- 五星好评(126+)
- 强烈推荐(645+)
- 赞(97+)
- 盗版少(384+)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芳:
五星好评
- 网友 屠***好:
还行吧。
- 网友 陈***秋: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戈***玉:
特别棒
- 网友 索***宸: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步***青:
。。。。。好
- 网友 冯***丽: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沈***松: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晏***媛:
够人性化!
- 星辰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二年级口算题卡上册 数学思维训练小学每天100道口算心算速算卡片一百以内加减法2乘法天天练人教版上练习册训练题本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放射测量及其应用9787118114096 正版新书正浩图书专营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钳工知识与技能训练/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精品课程“十三五”规划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大学韩国语语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图解英汉数控技术词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聪明女人 投资 有道 伏丽 编著 中国致公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王明明,蔡仰华,徐佳容 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优雅女人的投资理财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编辑之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