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第二版) 博雅撷英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第二版) 博雅撷英精美图片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第二版) 博雅撷英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第二版) 博雅撷英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124626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0
  • 页数:408
  • 价格:86.2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第二版)》从晚清新兴的报章文字中选取女性社会、女性典范、女性之死三个视角,透过对晚清女界生活与观念的考察,具体探讨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思想发展之间的复杂纠葛。作者试图通过进入报刊,实现阅读视角从官方到民间的转移,并由此返回现场,这种努力在《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第二版)》中具体落实为通过对十个个案的剖析,对史料进行精细处理,以期逼真地展示晚清社会的某一现场,并由此揭示出其间隐含的诸种文化动态。上篇"女性社会"以个案整合"的方式,映现晚清女性从生活形态到思想意识的新变;中篇"女性典范"以勾勒晚清女性的人格理想为目标,意在展现先进女性有别于传统的精神世界:下篇"女性之死"是对三位死于上个世纪初的女性各异的死亡方式、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风波的歧出的意义指向的解说。作者认为,由此构成的晚清社会的图景,实际上蕴含了现代社会与现代思想萌发的种种迹象。《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第二版)》作者以宏阔的视野精细地操作向不被学界看重的报章史料,以此生气淋漓地重现了晚清社会的诸般图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出人意料又令人信服地勾勒出晚清社会与思想新变的轨迹。


书籍目录:

1


作者介绍:

夏晓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晚清文人妇女观》《晚清社会与文化》《阅读梁启超》《晚清上海片影》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据此,由晚清最推崇女性的文人学者所构想的“女子世界”,其根基明显与西方女权运动不同。欧美妇女的要求平等权,是根据天赋人权理论,为自身利益而抗争;诞生于中华大地的“女子世界”理想,昭示着中国妇女的自由与独立,却只能从属于救国事业——“女子世界出现于二十世纪最初之年,医吾中国,庶有瘳焉”③。因此,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进程与国家的独立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理解晚清的妇女论述,才不致出现隔膜与偏差。


“中国重男轻女积数千年之痼习,其病至于母教不昌,妇道不备。而女子亦往往甘于自薄,以分利于[为]男子累。苟尽具普通知识,或一艺之长,男子有业,女子亦有业,各以一身所作之业,为一身衣食计,天下自鲜忧贫患。”故临终前嘱其母:

中国风俗,向以家产遗子孙,无捐以举公众事业、造社会幸福者。有之,请自慧仙始。我死,以我家遗产兴女工。


在这场争论中,《女子世界》的男性撰稿人,只有柳亚子一如既往地站在女性一边,挺身而出,主持公道,力辩:

夫以数千年压制之暴状,一旦欲冲决其罗网,则反动力之进行,必过于正轨。此自然之公理,抑洗尽此奄奄一息之恶道德、恶风俗,固不得不走于极端之破坏也。

针对丁初我等人对新女学界的抨击,柳氏认为其效果适得其反:“论者不察,从而议之,含沙射影,变本加厉,而女界之名誉,乃不可问矣。”令柳亚子尤为痛心的是:“乃悠悠之谈,不出之于贱儒元恶,而出之于号称提倡女权、主持清议之志士。”他认为,这种“煮豆燃萁”的自相残害,只会有损于共同事业。伤痛之极,他甚至“危言耸听”地表示:“吾一念及此,而知汉种之灭亡,将不及十稔也。”为保护女权初生的萌芽,为完成数国数种之大业,柳氏因而急切呼吁“言论家”手下留情:“与其以挤排诟置待女界,不如以欢迎赞美待女界。”①不过,虽有柳亚子坚持异议,但由《女子世界》主持人发起的改向已无法逆转。

刊载于第15期的《论复女权必以教育为预备》,可以说为这场论争打上了句号,也代表了《女子世界》杂志社的最终认识。作者丹忱在以“善哉”的赞赏口吻引述了蒋维乔《女权说》中“夫惟有自治之学识、之道德之女子,而后可以言女权”之说后,表达的基本观点是:

欲女子之有学识与道德,舍教育其奚从?盖教育者,女权之复之预备也。


教育之术,在因其所已知而进以所未知,因其潜势力而导之以发达。吾国乡曲之间,妇孺之口,莫不有“男降女不降,老降少不降,生降死不降”之谚,而见满人者无不呼为“达子”,与呼西洋人为“鬼子”者同,是仇满之见固普通之人所知也。而今日世袭君主者满人,占贵族之特权者满人,驻防各省以压制奴隶者满人。夫革命之事,亦岂有外乎去世袭君主、排贵族特权、覆一切压制之策者乎?是以排满之见实足为革命之潜势力,而今日革命者所必不能不经之一途也。居今日而言教育普及,又孰有外于导普通仇满之思想者乎?


秦汉以降,妇女以奇节著闻者,彪炳于史册,然卒未有为民族殉身者。惟明季妇女,其志尤坚。


如“男投女不投”,男穿胡服女仍汉装,男不如女,可耻孰甚。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选择将女性问题作为透视晚清社会的视窗,以精细详尽的个案分析而非泛泛而谈的宏大叙事为研究方式,借助于忠实客观的报刊媒体而非太过主观的编选史书为原始资料,寻觅晚清女性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同时全方位地重新呈现晚清的社会场景。


书籍介绍

本书从晚清新兴的报章文字中选取女性社会、女性典范、女性之死三个视角,透过对晚清女界生活与观念的考察,具体探讨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思想发展之间的复杂纠葛。作者试图通过进入报刊,实现阅读视角从官方到民间的转移,并由此返回现场,这种努力在本书中具体落实为通过对十个个案的剖析,对史料进行精细处理,以期逼真地展示晚清社会的某一现场,并由此揭示出其间隐含的诸种文化动态。上篇“女性社会”以个案整合的方式,映现晚清女性从生活形态到思想意识的新变;中篇“女性典范”以勾勒晚清女性的人格理想为目标,意在展现先进女性有别于传统的精神世界:下篇“女性之死”是对三位死于上个世纪初的女性各异的死亡方式、原因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风波的歧出的意义指向的解说。作者认为,由此构成的晚清社会的图景,实际上蕴含了现代社会与现代思想萌发的种种迹象。

本书作者以宏阔的视野精细地操作向不被学界看重的报章史料,以此生气淋漓地重现了晚清社会的诸般图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出人意料又令人信服地勾勒出晚清社会与思想新变的轨迹。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无缺页(489+)
  • 体验还行(238+)
  • 字体合适(297+)
  • 博大精深(69+)
  • 图书多(268+)
  • 五星好评(233+)

下载评价

  • 网友 石***致: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屠***好:

    还行吧。

  • 网友 孔***旋: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相***儿: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寇***音: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戈***玉:

    特别棒

  • 网友 堵***洁:

    好用,支持

  • 网友 冯***卉: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益***琴: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瞿***香: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