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的构造:布鲁诺·陶特眼中的日本美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日本美的构造:布鲁诺·陶特眼中的日本美精美图片
》日本美的构造:布鲁诺·陶特眼中的日本美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日本美的构造:布鲁诺·陶特眼中的日本美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861906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1
  • 页数:244
  • 价格:81.80
  • 纸张:艺术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陶特的日本传统之美再认识的方法论,至今影响着西方人看待日本美的角度


内容简介:

德国建筑设计师布鲁诺•陶特,在设计理念上终其一生与密斯、柯布西耶等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对抗,他提倡的“要和自然在一起”的观点被隈研吾称为自己的精神座右铭,并尊其为精神导师。陶特自1933 年起为躲避纳粹,赴日居住三年,期间重新发现了“桂离宫”的美和价值,并且发表多篇论著让世界再次认知了日本美。他从西方设计学者的角度出发,发现和细致梳理了当时在一片西化声中并不被日本国内文化人重视的诸多日本传统古建的审美特征,这些文章发表后在西方引起了广泛关注,使得日本文化人被动回望自己的历史,觉醒后梳理出了“轻、简、白”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特色,从而深刻影响了后世的设计发展。在西方视角的审美观指导下,陶特的这些探索和实践为对东方设计的审视提供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实用例证。该书收录的陶特关于日本美学和建筑思考的内容,包含了其在日期间和离日后发表的重要著作《日本美的发现》《桂离宫》,以及其他演讲文本、画帖、日记、手稿等。他在对桂离宫的观察中发现了庭园与建筑的关系以及人在回游时体验到的时间、空间的秩序,并从此预见了建筑的未来形态。


书籍目录:

听松文库 | 编者前言 

 

年表

布鲁诺• 陶特的轨迹    

序言

布鲁诺• 陶特 |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隈研吾 | 重读布鲁诺• 陶特的意义

陈永怡 | 东方美与现代性

正文

篇 桂离宫

第二篇 永恒之美 —— 桂离宫

第三篇 不 —— 沿着桂离宫的道路

第四篇 伊势神宫

第五篇 活着的传统

第六篇 日本建筑中的世界奇迹

第七篇 日本建筑的基础

附录

岸田日出刀 | 布鲁诺• 陶特是何许人

水原德言 | 建筑家的休息日


作者介绍:

布鲁诺•陶特(1880—1938年),活跃于魏玛时期的德国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作家,也是先锋派建筑师团体“艺术公社”“玻璃琏”的发起者、魏森霍夫住宅展的参与建筑师之一。他在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上的玻璃展馆,被后人作为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的代表作载入史册。在1913—1930年,他主导规划设计了数个位于柏林的现代主义住区(现世界文化遗产)。除此之外,他还著有一系列与现代主义、表现主义相关的重要理论著作,并在1933年离开德国后辗转日本与土耳其,对东方建筑、现代建筑进行了开创性的反思性研究。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首先我们来到桂离宫的外围。一道竹墙已经完整显现出这里的风格。欧洲的宫殿,刻意突出宫廷严苛的礼仪和肆意的奢靡,这里完全不是如此。欧洲人站在桂离宫外,恐怕没有人会不好奇:围墙如此朴素,它背后的宫殿会是什么样子呢?对日本有一定了解才会明白,入口要避免所有僭越的可能,这是高贵门第的家风。叶山町的御用府邸甚至都没有悬挂皇室的徽章。日本有无数这样的门:不求美轮美奂,而是通过精心的材料选择和加工来呈现纯粹的美、均衡的美,彰显出居住者的高贵身份。无论去到哪个城市,透过院墙或篱笆,城门或入口处用心设计的绿植,我都能发现市内景观中蕴含的质朴和流畅之美。在田园,在地方城市和农村也是一样。安闲的住宅区内汽车驶过的画面像极了电影中的场景,有一种高贵的美,静中有动却不失协调,没有任何突兀之处。然而这种美是无法通过图画表现出来的。京都的修学院离宫曾是天皇的夏季行宫,这里将稻田非常艺术地融入禁苑中,天皇和农夫们一起耕种。桂离宫的正门也是一样,由于和整个庭院融为一体,呈现出了远高于其单体的艺术价值。

桂离宫和它的庭院形成了完美的统一体,蜥蜴、青蛙和乌龟等动物都丝毫不怕人,俨然已经是离宫里不可分割的部分。入口处有座庭院,里面的建筑物便很有巧思,颇有动人之处,但若用以往艺术史上的概念来判断,这里其实完全不能称为建筑艺术。竹材打造的檐槽和竖樋既体现了一种建筑风格,同时也是实用的必需品。纵然是完全从无趣的实用性角度来看,这里也将实用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为简单直接地满足了作为建筑物的各种需求,极具现代性,建筑家们如果看到它一定会瞠目结舌。特别是它的门窗高度统一,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会让人感觉杂乱无章。正因如此,现代建筑家往往能从这样的古代建筑中汲取灵感。但若建筑家们当真想要学习,桂离宫无疑又对他们提出了各种专业要求。进一步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里看似极为简单朴素,背后却大不简单。正如其他所有科学、合理的建筑一样,它并没有建设任何大规模的排水设施,但是它既满足了人们实际生活的诸多需求,又超越了单纯的实用性范畴。日常生活在发展过程中会自然生成许多特殊机能,而建筑将这些机能正确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它之所以是日本的“古典建筑”的缘由。如雅典卫城废墟等其他古典建筑,并不能从它们本身推测出曾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的生活情境。但桂离宫就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大部分的现代日本住宅都具有与它相同的特性。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受到了隈研吾先生的特别支持,他特意为此撰写了序言并亲自参与编选,陶特提倡的“要和自然在一起”的观点被隈研吾视作精神座右铭。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永怡撰文推荐。

★本书收录的文章多为首次在简体中文世界亮相,除了其论著外,更收录有演讲文本、画帖、日记、手稿等珍贵文献。

★特意选取的附录内容,能更全面地呈现陶特在日期间的思考和交往经历,并为后人考察这一时期、领会其观点提供更审慎的视角。

★适合读者:建筑师,设计从业者,日本文化观察者,旅行爱好者。


书摘插图

欧洲有许多关于日本的文献,这一点想必日本人是知道的,但我担心他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文献传递出的日本形象是多么偏颇。当然,这并非书籍的罪过,它们的水准无疑远远高于那些永远重复着艺伎和樱花的大众读物,但现实绝非靠语言和图像就能完整展现出来。就像日本人对欧美的印象同样也是通过间接渠道获取的。我在日本时经常会诧异,他们对外国人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误解。不过反过来想,日本人若到了欧洲,想必也会吃惊于当地人对日本抱有的千奇百怪的想法。

然而不幸的是,这已经不再是无关痛痒的小事,外国的看法往往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民个体对本国的认识。如今日本人眼中只有西方,因此西欧对日本的批判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日本国民的国家观念,且其流弊很有不断扩散的势头。

我曾切实接触过日本人,而我的印象和外国一样,认为文献中的不实之处主要偏向以下两个方向:其一是用感伤的、浪漫主义的眼光看待古代传统;其二则与之相反,无论是日本人还是西欧人,都将现代日本的变化视作单纯的对外模仿。这两种观点都相当危险。欧洲和美国如何看待日本并不重要,但日本人自身对新旧文化的态度却能左右国家的命运。这决定了真正的国家意识、对其他国家的态度,甚至于将来日本对全世界的价值。


前言

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每回讲他的设计理念时,都会提到德国建筑师“布鲁诺•陶特”,也都会说到自己父亲收藏的陶特木制烟灰缸至今放在他东京办公桌案头的故事,表情里带着特别的刻骨铭心。

    隈研吾这个名字,是在1993年9月底次令人有了印象。那时田中一光事务所正在为“然——茶道具新造型”的展览编辑画册,隈研吾写了篇文稿,田中先生看了之后直对大家说:“你们看,小隈的想法还就是不一样,他是日本为数不多的能跳出传统设计的边界,站在时代的延长线上思考设计再造问题的设计师。”文章的题目是“美学上的调停行为”,文章的句话就说“对于日本茶的认识和设计,观念和手法都不应还仅是停留在‘侘寂’这样的表面上”。印有这篇文章的画册,我至今留在自己的书柜上。

    2004年,隈研吾出版了自己的论文集《负建筑》,极力提倡让建筑造型消失,激励让建筑融合在环境的历史时间里,勇敢地和强调突出造型的安藤忠雄建筑论打起了擂台。读了之后,开始理解田中说的那句“小隈是跳出了传统设计的边界在思考设计再造的问题”的话的意义和先见之明了。

    从2006年,我在东京提议隈研吾到北京做个建筑亮相展,到“建筑建筑——隈研吾2008中国展”落地北京,围绕展览内容选择的讨论和确认,那两年里我们的交往密集了起来,在对展览内容的不断梳理中,在《负建筑》中文版的编辑过程中,我开始对隈研吾的建筑设计脉络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这期间,我们多次谈到“隈研吾的设计理念的源头在哪里”,从隈研吾嘴里出现频率的设计师名字是“布鲁诺•陶特”,还特别强调是“Mr . 陶特”。

    布鲁诺 • 陶特是和包豪斯同时期的设计师, 为了逃避纳粹迫害,1933年以文化考察的名义到了正在积极全盘西化的日本。一番考察之后,陶特并没有给日本建筑设计师们提出如何进行西式设计的方法和建议,反而是热情地述说着他以西式眼睛发现的日本传统设计之美,他对日本美的解读是跨越时代的,是新鲜的。1934年到1937年间,陶特连续写下了《日本——以欧洲人的眼睛看见》《日本文化私观记》《日本建筑之源》《日本人和日式住房》,逻辑细密地写出了用西方审美的眼睛发现的日本传统美。这种对日本传统之美再认识的方法论,至今影响着西方人看待日本美的角度。让日本人得以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日本传统之美的新鲜价值,使得之后的日本设计在根本上改新了设计理念,这大概才是隈研吾心中“Mr . 陶特”的价值所在吧。

    “水/玻璃”是隈研吾很在意用心的作品,巧的是建造用地紧挨着陶特设计的房子,这也是陶特留在日本的建筑作品。有一次,我问隈研吾“你负建筑怎么让建筑的物质体积消失呢?”,他说他去安排下预约带我去看看Mr . 陶特。

    在同一道朝阳面海的山坡上,隈研吾设计的“水/玻璃”和布鲁诺•陶特设计的房子,错着层,一上一下,紧挨着。

    陶特设计房子,像个洞,房间里没有做任何的隔断,在房间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面朝大海,无比敞亮。隈研吾设计的“水/玻璃”,像个透明盒子,用透明玻璃材料隔了不同功能的区域,面对着大海,无比通透。那一刻,我似乎触摸到了所谓“消失”本身的感觉,陶特让建筑消失在了内向的空间结构里,隈研吾让建筑消失在了外向的材料结构里。“学习”和“再设计”是一个递进的关系。“学习”的过程也是梳理源头的过程,“再设计”则是再次接续源头的过程。怎么对接,是学问,也是本事。

    布鲁诺•陶特的学问,让他从日本传统设计之美中,从桂离宫木质横梁竖柱的交叉关系和移门隔断可以自由活动的组合关系里,看到了西方蒙德里安式构成的启示性意义。

    隈研吾的本事,是他不仅在东方斗拱结构交叉关系的源头里找到了延续性,更是完成了把日本传统木构造榫卯结构从组配部件升级到结构主体的结构性转变。

    布鲁诺•陶特影响过不少人,隈研吾是其中的比较有特色的一位,这也是之所以请隈研吾编选布鲁诺•陶特这本书的意义。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好评(84+)
  • 内容齐全(493+)
  • 下载速度快(458+)
  • 体验满分(489+)
  • 体验还行(131+)
  • 引人入胜(327+)
  • 博大精深(158+)

下载评价

  • 网友 沈***松: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通***蕊: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习***蓉:

    品相完美

  • 网友 后***之: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屠***好:

    还行吧。

  • 网友 郗***兰: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相***儿: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堵***洁:

    好用,支持

  • 网友 国***舒: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步***青:

    。。。。。好

  • 网友 寿***芳: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居***南: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陈***秋: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隗***杉: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游***钰: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