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典诗词写作(修订版)(人大附中名师语文课) 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走进古典诗词写作(修订版)(人大附中名师语文课) 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精美图片
》走进古典诗词写作(修订版)(人大附中名师语文课) 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走进古典诗词写作(修订版)(人大附中名师语文课) 团购电话:4001066666转6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028551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9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49.8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人大附中“中国古典诗词写作课”教材——

覆盖近体诗、古风、词三大体裁。

名篇领路,点破创作之道,初窥门径。

习作穿插,配合精彩点评,轻松登堂。

视频讲解,攻破重点难点,熟练上手。

重焕诗词容光,再现名校课堂。

《走进古典诗词写作》脱胎于人大附中*选修课“古典诗词写作”的课程讲稿。上一版清晰阐述了如何创作古典诗词,教会读者基本的作诗填词之法。修订版除了讲入门方法,重在讲解如何创作高妙的古典诗词,为读者指出向上一路。本次修订新增了“近体诗的情感与意象”“古风的谋篇布局”“词话研读”“今人填词的主要方向”等内容,并点评了更多人大附中学生的诗词习作。通过对经典作品字、句、篇的分析,阐明好诗好词好在何处。通过对人大附中学生作品的赏评,指明诗词创作在题材与形式方面的继承与开拓,创作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书籍目录:

 

绪论 从“诗骚”到“诗词” 中国诗歌发展简述

诗歌的源头:先秦“诗骚”

诗歌的演进:汉魏六朝的古体诗

诗歌的:唐代近体诗

诗歌的新变:词与曲

余谈

 

章 近体诗的写作

什么是近体诗?

近体诗的平仄

近体诗的对仗

近体诗的句法与篇法

近体诗的情感与意象

学生作品选评

近体诗的几种“玩法”

 

第二章 古风的写作

什么是古风?

古风的文体特征

古风的表达技巧

古风的谋篇布局

谈诗歌的格调

 

第三章 填词

漫话小词

词体常识

填词技法

词的风格、美感与创作指要

研读词话,知好词之“所以然”

今人填词的主要方向——以人大附中师生作品为例

词在音乐层面的再开拓

 

第四章 古韵今声

 

附录

后记

 


作者介绍:

解村,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人大附中语文教师。古典诗词写作课主讲教师,讲授近体诗部分。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结业学员,兼事文学翻译,译有莎士比亚戏剧《无事生非》等。

 

王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文学硕士,人大附中语文教师。古典诗词写作课主讲教师,讲授古风部分。连续多年承担高三一线教学工作。自2013年开始探索中学生国学经典研读教学工作,在校内开设“国学读经班”。著有《中学论语专题精讲》等。

 

昌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大附中语文教师。古典诗词写作课主讲教师,讲授填词部分。两届全国中学生朗诵大会指导教师特等奖得主。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全国高级古筝教师。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二章 古风的写作

 

谈诗歌的格调

 

兴象与义理

 

中国古代诗歌经过上千年的发展酝酿,至唐代而成一高峰,诗作数量之多,表现形式之丰,取材范围之宽,皆超迈前代,蔚为大观,不意竟给后来的宋人造成诗源枯竭的困境。天地运转,世道轮回,宋人所见之山川风物,所经历的世事沧桑,与唐代相比并未有巨大的变化,故而对宋人而言,唐人几乎已经将种种自然物象、人间冷暖写尽。这就使得有宋一代的文人,必须为诗歌创作找到一个新的方向。

 

宋人非常清楚自己的这个处境,他们常常在专门的诗论或随手的信札中表现出对宋诗发展路径的思考。比如苏轼曾批评李白的诗歌“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认为李白的诗歌虽用语高华大气,但缺乏深刻的、值得玩味的义理;而严羽则在《沧浪诗话》中说“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批评宋诗议论过多,缺乏物象描摹与直觉的传达,乃至苦涩。抛开他们对唐宋诗歌的高下评判,我们看到他们都敏锐地意识到了宋诗与唐诗的不同路向,即唐诗侧重对物象的描摹,而宋诗重视对义理的挖掘。

 

从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经验来看,诗歌的意境构成不外乎兴象与义理这两个方面。所谓“兴象”,即在诗歌写作中,通过对物象的描摹,传达直接的感受,折射真切的情志;所谓“义理”,即注重运用理性与学养,借由一事一物寄托自己的趣味与哲思。一者追求真切动人,一者追求深邃有味。

 

在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环境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宋人要在兴象上超越唐人是很困难的,但是在义理思考方面,宋人因其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于唐人更有优势。因而,苏轼、黄庭坚等代表性的宋诗大家,并不在描摹兴象上与唐人一较高下——尽管他们的才学并不下于李杜高岑等唐代前辈。他们凭借自己的哲思与学养,在义理的方向上别开一路。所以,唐诗重情,宋诗重意,唐诗重写境,宋诗重写心。

 

我们现在的中学教科书,有重唐轻宋的倾向。这一方面受时代风尚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考虑到中学生人生体验和学养的有限。钱钟书先生曾说:“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唐人如少年人,血气方刚,情感迸发;宋人如中年人,情思内敛,胸怀淡泊。少年读宋诗,常常感觉字句古奥,表意曲折,不如唐人的诗歌表达流畅自然,气势潇洒痛快。然而我们在经过大量的经典阅读,并经历世事沧桑之后,反而会更欣赏宋诗中的深味。

 

思想往往起始于对自然物象的感触;而深思本身又可以触发更深的思考,从而使人类的思想本身成为一个独立的世界。自然物象有限,而人类的思想无限。日月山川,亘古恒常;人类的思想世界却可以层层扩展,不断演进,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兴象与义理,这两种并举对等的创作路向,虽然在审美趣味上是不分高下的,但是后者所通向的世界之广却远超乎前者。所以,就我们学习诗歌创作而言,学唐诗固然有熟悉典范、夯实基础的意义,但是要想开创天地,变化乾坤,就不能忽视宋人为我们开拓的广阔的天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媒体评论

学生们从写的角度、在遣词造句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积累典故,鉴赏审美的能力自然提高,还体会到运用雅言的快乐,学会一种文雅凝练的表达方式。古典诗词以这种方式走进学生心里,我相信它们真的会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这是不是就是现在所倡导的传统文化的落实呢?作为语文老师,我总是希望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有一点儿中国人的特质,那该是炎黄的血脉和诗的气质,或沉静优雅,或刚健质朴,总之他们一定是文化的中国人。

王艳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走进古典诗词写作》是一本很好的诗词习作启蒙书、入门书,不仅适用于在校学生,也适用于广大诗词爱好者,即便是已成名的诗人,读一读也大有裨益。

易行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书籍完整(577+)
  • 赚了(552+)
  • 三星好评(166+)
  • 值得下载(521+)
  • 下载快(648+)
  • 差评(224+)

下载评价

  • 网友 隗***杉: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家***丝:

    好6666666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常***翠: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孙***夏: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谢***灵: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饶***丽: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国***芳:

    五星好评

  • 网友 通***蕊: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