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人生幸福课2册套装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哈佛大学人生幸福课2册套装精美图片
》哈佛大学人生幸福课2册套装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哈佛大学人生幸福课2册套装书籍详细信息

  • ISBN:2401801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8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57.3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假如人生是一场游戏》哈佛大学人生幸福课,这是一场从摇篮到坟墓的冒险,在这场游戏中,有奖励也有陷阱,有一千种方式来闯关;《我想看到的世界》亚洲首位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称号的女性珍妮苏克,什么才是


内容简介:

《假如人生是一场游戏》

人生是一场游戏,游戏棋盘就是你的旅行地图。在人生的这场游戏当中,有奖励也有陷阱。有一千种方式来闯关,你可以自己选择。

出生是游戏的起始,死亡是游戏的终结。大部分关于生与死的问题,都没有答案,特别是这三个:生命从何而来?生命有何意义?死亡时会发生什 么?没有人能回答这些问题,但每个人都在尝试。

这是一场从摇篮到坟墓的冒险,你对永恒怎么看?你对金钱怎么看?你的将来是怎样?这是你的游戏,下一关会是什么?答案……由你决定。

《我想看到的世界》

亚洲首位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称号的女性——珍妮苏克娓娓道来,关于人生,关于艺术,关于法律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本书是一本满载珍妮苏克教授的人生历程、思绪与热情的随笔集。

苏克征服了耶鲁、牛津、哈佛三大名校,这个原本沉默的女孩,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塑造了自己的人生,成为哈佛法学院优秀的教授,她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又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6岁和家人一起移民,苏克曾经是课堂上沉默的小孩,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她的天赋终于在艺术的世界绽放,芭蕾和钢琴为她赢得了掌声,让她找到了自信。随后,苏克在耶鲁大学获得本科学位,毕业时拿到马歇尔奖学金远赴牛津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此后,人生再一次逆转——珍妮苏克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毕业后她曾先后在美国法院和纽约曼哈顿地方检察院任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现实的法律世界,而后重返哈佛任教。经过4年的讲坛生涯,她的课程被评为“卓越而具有创意”的课程,被教授委员会选为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成为亚洲首位获得此殊荣的女性。

从那个在课堂上一句话不敢说的少女,到世界学府的终身教授,她的人生,带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与思考。


书籍目录:

我想看到的世界

假如人生是一场游戏


作者介绍:

  作者:吉尔莱波雷(Jill Lepore)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历史学教授,哈佛历史及文学项目主任,《纽约客》特约撰稿人。莱波雷写作叙述能力高超,知识背景深厚,能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她也是网易视频《哈佛大学公开课:立大志》系列的主讲人之一。

2013年,莱波雷凭借本书英文版The Mansion of Happiness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非小说类作者奖。

  译者:王岑卉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毕业,策划并编译有“新东方双语书话译丛”,译有《自控力》《自控力2》《苹果:从个人英雄到伟大企业》《疯狂的简洁》《CIA特工之王》《唤醒沉睡的天才》《红圈:海豹突击队前狙击手总教练回忆录》《疯狂行为学:来自猩猩的你,为什么总会失去理智?》等

    珍妮·苏克(Jeannie Suk),韩裔美国人,1973年生于首尔,6岁全家移民美国。她曾在美国芭蕾舞学校学芭蕾,梦想成为一名职业芭蕾舞者,后来因为家庭的原因被迫放弃,转而在朱利亚德音乐学院专攻钢琴。1991年,苏克凭借自身的艺术天赋和努力,成功考入耶鲁大学。她在毕业当年获得马歇尔奖学金,转战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博士学位。

拿到文学博士学位,出版了本著作之后,苏克发现法律才是自己愿意终身奋斗的事业,于是她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苏克曾先后供职于美国法院、纽约曼哈顿地方检察院。怀着对法律的无限热情,苏克申请回到哈佛大学法学院任教,4年后,因其独特而创意的教学方法,教授团投票通过,苏克当选为哈佛法学院终身教授。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假如人生是一场游戏》

  小白鼠大军,占据了科研线

  “我们应该称这些小水泡为卵,因为它们从外形看和鸟巢里的卵很相似。”1672年,荷兰解剖学家瑞格涅德格拉夫(Regnier de Graaf)这样写道。当时,他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哈维一直以来苦苦寻找的东西,但其实他发现的不过是我们现在称为“卵泡”的东西。在格拉夫之后,过去被称为“女性睾丸”的东西被重新命名为“卵巢”。哈维看上去似乎终获得了胜利。但这位在 1657 年中风去世的老人,一直担心人们会把自己当成疯子。

    “人不是从蛋里诞生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在 1683 年坚持认为,“而是从男性种子的微生物里诞生的。”他亲眼见证了这一幕。显微镜是 1591 年至 1608 年间在荷兰发明出来的,而荷兰人列文虎克是世界的显微镜制作大师。他没有受过解剖学方面的训练,但他通过显微镜看见的东西,使他敢于在致伦敦皇家学会的信里向“你们的哈维和我们的德格拉夫”的权威发起挑战。他观察了蜜蜂的复眼和跳蚤的头部,还把自己当作特别的实验对象。他用显微镜观察了“自己拔下的眼睫毛”,自己的唾液和脸上的汗珠,还观察了精子(他煞费苦心地指出,精子样本是在性交时取得的,而不是靠手淫得来的),发现了其中的“微生物”。它们会游动,有头有尾。他认为,它们就是微观的人。在那之后,解剖学家花了很长时间才弄清男女在生殖过程中做的贡献。从哈维到列文虎克,尽管每个人观点各异,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女性不是像盖伦想象的那样,将生殖器官翻进体内的男性。女性不像男性一样拥有睾丸,而是像母鸡一样拥有卵巢。

  女性提供的不是种子,而是卵子。霍布斯认为,原始的自然状态中没有天生的统治者——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国王,也没有凌驾于女性之上的男性。当男性同意接受别人的统治时,才进入了政体。但女性没有同意接受男性的统治,她们不属于这个政体。

  因此,女性不是低等的男性,也不是政体中的低等成员,而是根本不属于政体内的成员。卢梭写过:“在和性无关的事情上,女性就是男性;而在和性有关的事情上,女性和男性在每个方面都有联系,但在每个方面都是不同的。”但究竟是怎样不同呢?为

  哈维的《动物生殖》题诗的人说得再好不过了:

  ……

  主妇和母鸡是如此相像

  一个孩子生下,一个孩子孵出

  当她满怀希望地孕育下一代

  一个在体内,一个在体外

  女性和男性在许多方面都很相像,但她们和母鸡更相像。

  “我该从开端讲起。”在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1931 年出版的小说《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开头,孵化中心主任在带领学生们参观时这么说道。认为卵子可以在女性体外存活,是 20 世纪科幻小说中非常流行的观念。“从开端讲起,”

  赫胥黎笔下的学生们都在认真地记笔记。主任挥了挥手,“这些就是孵化室。”接下来,他打开绝缘门,向学生们展示一排排的试管。“这里有可供我们使用一周的卵细胞。”赫胥黎笔下的世界阴暗可怕,但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没有父母,也没有家庭。人类在实验室里受精,胎儿在试管中长大。赫胥黎的小说比科学超前,但超前得并不多。在卵能靠人工孵化之前,首先要找到它们。亚里士多德研究过鸡,哈维研究过鹿。在哈维之后,又有不少人加入了“寻蛋”的队伍。1827 年,德国学者卡尔扬贝尔(Karl yon Baer)终于找到了哺乳动物的“蛋“,那是一条狗的卵子。他这样写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打开了一个卵泡,用刀尖挑起其中的物质。我可以很清楚地看见它,它被液体包围着。当我把它放在显微镜下时,我惊呆了,因为我看见了卵子……它是那么清晰,就连瞎子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与此同时,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也在研究物种的起源。《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  )一书出版于1859 年。四年后,支持达尔文学说的儿童书《水孩子》(Water-Babies: A Fairy Tale for a Land Baby )出版了。赫胥黎家的孩子们,包括阿道斯和朱利安,都读过这本书,主要是因为里面提到了他们“亲爱的爷爷”,支持达尔文学说的 TH赫胥黎(T.H.Huxley)观察瓶中婴儿的场景。朱利安赫胥黎(Julian Huxley)四岁时写给爷爷的信中说:“亲爱的爷爷,你看见过水孩子吗?你把他放进瓶子里了吗?他是不是觉得自己出不去了?我以后能看看他吗?爱你的朱利安。”

  在 1936 年出版的《哺乳动物的卵》(The Eggs of Mammals 

)一书中,研究老鼠出身的哈佛生理学家格利戈里平卡斯(Gregory Pincus) 讲 述 了 在 那 之 后 的“ 寻 蛋” 史:“1863 年, 普 夫 格 尔(Pfuger)——猫;1863 年,施隆(Schron)——猫和兔;1868 年, 科斯特(Koster)——人;1873 年,斯拉文斯基(Slawinsky)——人;1879 年,瓦格内尔(Wagener)——狗;1880 年,范本登(Van Beneden)——蝙蝠;1883 年,哈兹(Harz)——老鼠、豚鼠、猫;1896 年,朗格(Lange)——老鼠;1898 年,柯尔特(Coert)—— 兔和猫;1899 年,阿曼(Amann)——人;1894 年和 1898 年, 帕拉迪诺(Palladino)——人、熊、狗;1905 年和 1907 年朗恩 - 克莱本(Lane-Claypon)——兔;1909 年,费勒纳(Fellner)—— 人。”“体外生殖”(ectogenesis)这个词也是 1909 年诞生的。

  到那个时候,鸡、鹿、狗、猫、蝙蝠和老鼠通通让路给了小白鼠,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克拉伦斯库克利特尔(C. C. Little)所做的开创性研究。小白鼠个头小,价格低,安静,容易照料,而且繁殖迅速——它们的妊娠期只有三周。部研究小白鼠卵子的著作出版于 1883 年。十年后,在研究小白鼠的基础上,一部关于怀孕的里程碑式著作诞生了。利特尔生于 1888 年,他在哈佛上学期间重新发现了格里戈孟德尔(Gregor Mendel)的著作,在那之后便开始饲养小白鼠。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孟德尔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奥古斯丁修道院发现了遗传法则,后来也因此闻名于世。

  利特尔在哈佛跟随 WE卡斯尔(W.E.Castle)工作,他涉足的是 1906 年才兴起的新领域“遗传学”。正是卡斯尔让孟德尔被人遗忘的著作重新在美国流行起来。卡斯尔还当过遗传学家平卡斯的老师。JA隆(J. A. Long)和 EL马克(E. L. Mark)也在卡斯尔的实验室工作过,他们在 1911 年合作出版了《鼠卵的成熟》(The Maturation of the Egg of the Mouse  )。他们用的大多数小白鼠、小棕鼠都是从商人和供货商那里买的。利特尔想培养自己的小白鼠,因为这样既可以省钱,又可以使样本的基因更稳定,用来做更多的可控研究。1920 年,他创办了“美国小白鼠俱乐部”。三年后,他开始在缅因州举行会议。1929 年,米老鼠形象诞生的第二年,利特尔在巴尔港建立了杰克逊实验室。他还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由于利特尔的不懈努力,小白鼠成为了标准的实验对象。截至 20 世纪末,杰克逊实验室作为世界的研究用鼠类供应商,每年都要提供 200 多万只小白鼠。小白鼠基因是个被克隆的基因,小白鼠的基因组是个被解码的基因组。)

  然而,小白鼠不是人。这里就存在一个同源局限性的问题。直到 1840 年,还没有人知道女性每个月会排卵,月经还是一个谜,也没有人知道人类胚胎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德国的解剖学家开始收集流产和堕胎的死婴,研究卵巢、胚胎和胎儿在人体内的发育情况。1890 年,曾留学德国的美国人富兰克林佩恩摩尔(Franklin Paine Mall)开始在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一所新成立的大学任教,他向美国一大半的内科医生寄去了这样一封信:

  敬爱的医生:

  过去几年里,在一些好心的内科医生的帮助下,我对六周以下人类胚胎的研究有了十足的进展。作为胚胎研究专家,我斗胆向您寻求帮助。您经常能接触到胚胎,如果没有您的帮助,人类胚胎研究就无法继续推进…… 您提供的样本应该完好无损,而且不能经水冲洗。您需要小心地将它放进容器,并尽快用乙醇保存起来。运送样本时,它应该放在装满乙醇溶液的瓶子里,瓶子两头用脱脂棉塞紧。

  在此,我谨对您可能给予的帮助先行致谢!

                                                         您诚挚的朋友

                                                             

F摩尔

                                       马萨诸塞州 伍斯特市 克拉克大学

  摩尔在克拉克大学没待多久,就来到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那里,他可以从巴尔的摩的一家医院收集样本。这座城市里生活着无数贫困妇女,已婚妇女平均每怀孕三次就有一次会产下死胎。他很少记录产妇的状况,但在他为数不多的记录里,我们还是可以发现这样一些故事:一名 25 岁的妇女,婚后四年仍无子息,但在进行子宫切除后,却在她的子宫中发现了一枚胚胎;一名女仆“落入了非法堕胎医师的魔掌”;一个怀着一个月身孕的女人服碱自杀。到 1917 年,摩尔已经收集了 2000 多份胚胎样本,这些样本后来成了“卡内基人类胚胎藏品”。

  欧洲也进行着类似的收集工作。这些保存在玻璃罐里的胚胎和胎儿给霍尔丹(J.B.S. Haldane)留下了深刻印象。霍尔丹是一名苏格兰生物学家,以将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相结合而著称。他碰巧还是阿道斯赫胥黎的挚友,为赫胥黎提供了“孵化室”的灵感。1923 年,霍尔丹在剑桥大学发表了关于“生物学对历史的影响”的演讲。他想象,在未来有 1/3 的孩子会在玻璃罐里受精和孕育。霍尔丹的演讲稿以《代达罗斯:科学与未来》(Daedalus; Or, Science and the Future )为名出版,这是一部早期的科幻小说,也是这个小说门类的开山之作。书中包含一段根据他的实验经历虚构的历史,这些实验导致了后来“体外生殖” 的出现。书里是这么写的:

  1951 年,

杜 邦(Dupont) 和 施 瓦 兹(Schwarz)

造出了个体外人工培育的孩子。早在 1901 年,希普(Heape)就将兔子胚胎从一只雌兔转移到另一只雌兔体内。1925 年,霍尔丹将成熟的老鼠胚胎在血清中培养了十天,但实验终没有得出成果。直到 1940 年,克拉克才使用凯尔曼(Kehlmann)提供的溶剂,利用猪的胚胎进行了成功的实验。杜邦和施瓦兹从一名空难遇难者体内获得了仍有生命的子宫,并让它在溶剂中成活了五天。

  他们从中得到了一些卵子,并使其受精。但如何为这些胚胎提供营养是更难以解决的问题……法国是个对体外生殖给予官方承认的国家。到 1968 年为止,每年有六万名婴儿以这种方式出生。但在大多数国家里,反对的声浪仍然高涨。1960 年,天主教教皇和伊斯兰教领袖公开批判了这种做法,使得反对的声浪更加高涨。

  实际上发生的事情并不是这样的。1934 年,平卡斯宣称自己让兔子的卵子在试管内成功受精。《纽约时报》报道此事时用了这样的题目:“玻璃罐里出生的兔子:哈佛生物学家实现了霍尔丹和赫胥黎的幻想”。三年后,哈佛不同意授予平卡斯终身教职,因为他的兔子实验引发了颇多争议。1944 年,平卡斯与他人合作成立了“伍斯特实验生物学基金会”。20 世纪 50 年代,他在这里与同事张明觉(Min Chueh Chang)和约翰洛克(John Rock)

共同研发出了口服避孕药。1951 年没有诞生体外生殖的孩子。但在 1952 年,在斯德哥尔摩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解剖实验室里,年轻的摄影师伦纳特尼尔森无意中发现了三个装着人类胚胎的玻璃罐,每个胚胎都只有半英寸长。

  1923 年,尼尔森在斯德哥尔摩郊外诞生。他一直对生命的秘密充满了兴趣。《生活》杂志的一篇新闻稿里提到,“从蹒跚学步时起,他就显示出对探索自然奥秘的强烈兴趣。”5 岁的时候,他在离家不远的湖面上掉进了冰窟窿。被人救起的时候,他冷静地说:“这下面有些很有趣的玩意。”12 岁时,父亲送给他一台照相机。到了 15 岁,他已经把自己拍摄的照片卖给瑞典的杂志了。在卡罗琳斯卡医学院的实验室里,他把玻璃罐里的东西拍了下来,并在 1953 年把这些照片带到了纽约,展示给《生活》杂志的编辑。

  编辑鼓励他再拍一些这方面的作品。于是,他在瑞典的医院和妇科诊所里花了七年时间拍摄死胎,记录“人类从受精到出生前各个阶段的状态”。他的成果促使人们将尚未出生的时期视为人生的必经阶段,而这个阶段从未在任何桌面游戏中出现过。

  1960 年,平卡斯研制的避孕药上市了。它对将性爱和生殖分开功不可没,但这离不依靠女性的生殖还差得很远。霍尔丹预测,到 1968 年,体外生殖的孩子光在法国就能达到每年六万个。他的预测没有实现,但已经有很多人开始认真思考体外生殖的可能性,其中就包括看过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1968 年上映的电影《2001 太空漫游》(2001 )的人们。

  小白鼠大军,占据了科研线

  “我们应该称这些小水泡为卵,因为它们从外形看和鸟巢里的卵很相似。”1672年,荷兰解剖学家瑞格涅德格拉夫(Regnier de Graaf)这样写道。当时,他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哈维一直以来苦苦寻找的东西,但其实他发现的不过是我们现在称为“卵泡”的东西。在格拉夫之后,过去被称为“女性睾丸”的东西被重新命名为“卵巢”。哈维看上去似乎终获得了胜利。但这位在 1657 年中风去世的老人,一直担心人们会把自己当成疯子。

  “人不是从蛋里诞生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在 1683 年坚持认为,“而是从男性种子的微生物里诞生的。”他亲眼见证了这一幕。显微镜是 1591 年至 1608 年间在荷兰发明出来的,而荷兰人列文虎克是世界的显微镜制作大师。他没有受过解剖学方面的训练,但他通过显微镜看见的东西,使他敢于在致伦敦皇家学会的信里向“你们的哈维和我们的德格拉夫”的权威发起挑战。他观察了蜜蜂的复眼和跳蚤的头部,还把自己当作特别的实验对象。他用显微镜观察了“自己拔下的眼睫毛”,自己的唾液和脸上的汗珠,还观察了精子(他煞费苦心地指出,精子样本是在性交时取得的,而不是靠手淫得来的),发现了其中的“微生物”。它们会游动,有头有尾。他认为,它们就是微观的人。在那之后,解剖学家花了很长时间才弄清男女在生殖过程中做的贡献。从哈维到列文虎克,尽管每个人观点各异,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女性不是像盖伦想象的那样,将生殖器官翻进体内的男性。女性不像男性一样拥有睾丸,而是像母鸡一样拥有卵巢。

  女性提供的不是种子,而是卵子。霍布斯认为,原始的自然状态中没有天生的统治者——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国王,也没有凌驾于女性之上的男性。当男性同意接受别人的统治时,才进入了政体。但女性没有同意接受男性的统治,她们不属于这个政体。

  因此,女性不是低等的男性,也不是政体中的低等成员,而是根本不属于政体内的成员。卢梭写过:“在和性无关的事情上,女性就是男性;而在和性有关的事情上,女性和男性在每个方面都有联系,但在每个方面都是不同的。”但究竟是怎样不同呢?为

  哈维的《动物生殖》题诗的人说得再好不过了:

  ……

  主妇和母鸡是如此相像

  一个孩子生下,一个孩子孵出

  当她满怀希望地孕育下一代

  一个在体内,一个在体外

  女性和男性在许多方面都很相像,但她们和母鸡更相像。

  “我该从开端讲起。”在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1931 年出版的小说《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开头,孵化中心主任在带领学生们参观时这么说道。认为卵子可以在女性体外存活,是 20 世纪科幻小说中非常流行的观念。“从开端讲起,”

  赫胥黎笔下的学生们都在认真地记笔记。主任挥了挥手,“这些就是孵化室。”接下来,他打开绝缘门,向学生们展示一排排的试管。“这里有可供我们使用一周的卵细胞。”赫胥黎笔下的世界阴暗可怕,但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没有父母,也没有家庭。人类在实验室里受精,胎儿在试管中长大。赫胥黎的小说比科学超前,但超前得并不多。在卵能靠人工孵化之前,首先要找到它们。亚里士多德研究过鸡,哈维研究过鹿。在哈维之后,又有不少人加入了“寻蛋”的队伍。1827 年,德国学者卡尔扬贝尔(Karl yon Baer)终于找到了哺乳动物的“蛋“,那是一条狗的卵子。他这样写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打开了一个卵泡,用刀尖挑起其中的物质。我可以很清楚地看见它,它被液体包围着。当我把它放在显微镜下时,我惊呆了,因为我看见了卵子……它是那么清晰,就连瞎子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与此同时,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也在研究物种的起源。《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  )一书出版于1859 年。四年后,支持达尔文学说的儿童书《水孩子》(Water-Babies: A Fairy Tale for a Land Baby )出版了......

 

 

《我想看到的世界》

找到命中注定要去做的事

1999

年秋天,我进入哈佛法学院学习。从开学的天起,我就被完全迷住了。一旦置身于这里的课堂,我就会感到兴奋。我迫不及待地等着上课,急切地想知道课堂上会发生些什么。我发现自己有种迫切的欲望——想在课堂上发言。我到底是怎么了?我像疯了一样,对这里的一切神魂颠倒,无比痴迷,无路可退。我不得不承认,我热爱法学院,并愿意全身心投入其中。

从理智上来说,法律学习如此适合我,这多少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也看不出自己竟然能那么容易就适应了法律。显然,我不是什么天生的律师,从小到大也不认识几个律师,而且在上哈佛法学院之前,我几乎从未显露出任何有法律意识的思考。在此之前,我一直忘情于文学和艺术的世界,这对我来说是很好的准备工作,使我能够欣赏并享受法律复杂的文本和形式,以及法律语言的强制性和原则性。一直以来,通过对文学的学习,使我精通于阅读和诠释文本。令我欣慰的是,在法学院的年,我们的课程都是围绕着阅读和诠释法律文本而展开。在课堂上,我们分析词语组成意义和因果关系的成分、语言的陈述及歧义,以及与前面文本和思想的关系及不连贯性,等等。

现在,我已经可以使用大量的新案例来进行诠释。法律是一种新的语言,更重要的是,人类的生活几乎无一不涉及到法律。人类所有努力的领域都与法律有关联。法律有其自身似乎看上去不受外界影响的一套成规,但它是深植于文化之中,并神圣地与思想和诠释方法产生共鸣。法学院刚开始的学习,比较类似于人文学科的学习。我有一种

“我终于找到它了”的感觉,就是觉得这是我命中注定要去做的事情。

法学院的教室令人激动无比。我和

140

名学生一起坐在偌大的奥斯汀大厅里,这里是美国法制教育的沃土。我们的座位围绕教授呈半圆形排开,学生坐在各自指定的座位上。教授每次都会叫一个学生,然后提问。这个问题会引发一连串的对话,而这场对话必须要在全班同学面前,以一种公共公开的方式积极参与。每到这时候,我就感到心脏狂跳不止。与此同时,思维中却充满着近乎狂热的兴奋的嗡嗡声——这大概就是恐惧和欲望的交集之感。

在哈佛法学院的课堂上,我每天都会举手发言。当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因为说错了什么而感到害羞和紧张时,我就会更加强迫自己举手发言。这样一来,我的声音变得越来越自信。曾经那个胆怯,以至于总是要缩回壳里的自己,如今天翻地覆,焕然一新。我有种完全绽放盛开的感觉。有时候,我自己也纳闷儿,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猜想,因为法学院的课堂像极了一场剧院演出,尤其是自身特有的仪式、严谨、礼节、传统和庄严,让人紧张而又投入。很奇怪,在这里,我感觉就像回家了一样。

想起了童年时的我,在班里是个十足不合群的另类,无法理解周围人说的语言,也无法参与到别人的讨论。我想起小时候,当我在大人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大胆挑战别人的陈述和观点后,我父母对我的惩罚。我想起了以前学校里的老师,他们总对我的沉默无法理解。而如今我才发现,重生原来是可能的。这种反转的蜕变就发生在了我的身上,就在这法学院的教室里。生平次,我的心智真正地活跃了起来,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舒服,那么自然。

………………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其实我心里早就清楚,那个杀害父亲的“走狗”就是从这走过的,他人并不在小索伦岛上,而是在索伦岛。正因如此他才会踩碎那块饼干。但我还是想要否认这一切,因为我不愿意接受。


康拉德是个贼,可他和他手下的这十几个佣兵却是索伦现在最需要的。终有一天,他必须要接受正义的宣判,不过不是现在。


而他之所以让恩玛留下,一定是因为她给出了大价钱。自己想要的东西到手以后,一旦发现她形迹可疑就立马告密,实在算不得什么体面的行为。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假如人生是一场游戏》

★哈佛大学知名学者、网易公开课主讲人,全新力作重磅上市

  作者吉尔莱波雷(JillLepore),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负责哈佛大学历史文学项目。同时,作者还是《纽约客》特约撰稿人,本书正是作者在《纽约客》专栏文章集结而成,*后一章更是亲自采访撰写的对未来展望。此外,莱波雷也是个水平不错的演讲者,网易视频《哈佛大学公开课:立大志》系列当中,就有她主讲的一集,所讲内容就是本书当中的主题“人生是一场游戏”。

  作者凭借本书英文版本TheMansionofHappiness曾获2013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非小说类作者奖。

★将人生比作游戏,观点新颖,风趣幽默

  把人生视为一场可以玩好、也可以弄糟的游戏,这种观点在东方和西方都由来已久。即使在今天,游戏公司仍然不断推出类似的产品。

  游戏将人生各个环节设置成桌面游戏的一个个小格子,能让人体会:命运无常,但人生重要的并非运气,你总有办法赢得这场游戏。

  本书将人生比作桌面游戏,将人生的各个阶段,从受精、出生、童年、成长、婚姻、工作、育儿衰老、临终、到死亡串联到一起,生死虽然是个严肃的话题,作者语言风趣幽默,本书完全可以当成故事书看,每章有独立主题,可以分开阅读。

 

《我想看到的世界》

★37岁成为哈佛法学院终身教授,亚洲获此殊荣的女性

哈佛法学院毕业后,珍妮苏克曾先后在美国法院和纽约曼哈顿地方检察院任职,而后她选择重返哈佛法学院任教。经过4年的讲坛生涯,她的课程被评为“卓越而具有创意”的课程,被教授委员会选为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成为亚洲首位获得此殊荣的女性。这一年,苏克才仅仅37岁。

★ 珍妮苏克幼年时,恰逢美国内科医生紧缺,苏克的父亲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带全家人移民,全家开始了在美国的奋斗经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赞(419+)
  • 快捷(100+)
  • 收费(542+)
  • 藏书馆(61+)
  • 二星好评(603+)
  • 已买(634+)
  • 还行吧(346+)
  • 超值(591+)

下载评价

  • 网友 步***青:

    。。。。。好

  • 网友 辛***玮: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融***华: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印***文: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訾***晴: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詹***萍: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蓬***之:

    好棒good

  • 网友 曹***雯: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权***颜: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宓***莉: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石***致: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石***烟: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国***芳:

    五星好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