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哲學史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印度哲學史精美图片
》印度哲學史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印度哲學史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957193257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4-27
  • 页数:456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印度哲學、西洋哲學和中國哲學為世界三大哲學主流。源自印度的佛教對東亞的影響不可忽視,連帶東亞文化也吸收了印度古文明的思想內涵。然而,中文學界卻忽視了印度哲學的重要性,相關的著作並不多見。

本書正是其中少有的一部:書中透過數十部原典的資料,精要介紹了印度的民族、歷史和宗教,也詳盡分析與討論了印度各宗各派的哲學思想。許多研究印度哲學的讀者是為了進一步探究佛教的哲理。有鑑於此,本書引用了大量的佛典資料,也遵照佛典中的固有譯名來論述,方便讀者理解印度哲學與佛學的思想精華所在。


书籍目录:

再版序

自 序

*一章 印度哲學史的分期

*一節 印度的人民與國土

*一項 印度的人民

第二項 印度的國土

第二節 印度哲學的分期與派別從《吠陀》神話到婆羅門教的成立

第三節 印度哲學的分期與派別從婆羅門教的分裂到婆羅門教的復興

第二章 《吠陀》的自然神學

*一節 《吠陀》的成立及其種類

第二節 《吠陀》的宗教哲學:自然主義的多神論

*一項 《吠陀》的「交換神教」

第二項 《吠陀》的一神論思想

第三章 《奧義書》的「梵我合一論」

*一節 《奧義書》的成立及其種類

第二節 《奧義書》的思想淵源

第三節 《奧義書》的主要思想內容

第四章 唯物派的歷史與哲學

*一節 唯物派的歷史

*一項 「唯物派」一詞的字義

第二項 唯物派的歷史

第二節 唯物派的主要思想

*一項 無神論與反宗教的傾向

第二項 四大與自然論

第三節 「現量」是正確知識的*一來源

*一項 四種獲得正確知識的判準「四量」

第二項 現量無法證明比量的可靠性

*一目 全類的不可知覺

第二目 共相的不可知覺

第三目 因果關係的不可知覺

第三項 其他三量無法證明比量的可靠性

*一目 比量無法證明比量的可靠性

第二目 聖言量不能證明比量的可靠性

第三目 譬喻量不能證明比量的可靠性

第四項 小 結

第五章 耆那教的歷史與哲學

*一節 耆那教的歷史

第二節 耆那教的諦理論

第三節 耆那教的相對主義

第六章 佛教的歷史與哲學

*一節 釋迦及其教團

第二節 釋迦的教義

*一項 四聖諦

第二項 十二因緣

第三項 涅槃與八正道

第三節 從「一切有」、「一切空」到「唯識」

*一項 說一切有部的「一切有」

第二項 經量部的「有緣無智」

第三項 中觀派的「一切皆空」

第四項 瑜伽行派的「唯識」

第七章 數論派的歷史與哲學

*一節 數論派的歷史

第二節 數論學派的宇宙論「二十五諦」

第三節 數論派的「因中有果論」

第四節 數論派的解脫觀與無神論

第八章 瑜伽派的歷史與哲學

*一節 瑜伽派的歷史

第二節 瑜伽派的無神論與心理論

第三節 瑜伽學派的「八支瑜伽」

第九章 正理派的歷史與哲學

*一節 正理派的歷史

第二節 正理派的「十六句義」

第三節 感官知覺的形成與模式

第四節 論證的形式、原理與謬誤

*一項 論證的形式與定義

第二項 論證的有效性與無效性

第十章 勝論派的歷史與哲學

*一節 勝論派的歷史

第二節 哲學的六種範疇「六句義」

第三節 極微論與聲無常論

*一項 極微論與宇宙的形成

第二項 聲德的特質與聲無常論

第十一章 彌曼差派的歷史與哲學

*一節 彌曼差派的歷史

第二節 彌曼差派的「六量」說

第三節 彌曼差派的「聲常論」

第十二章 吠檀多派的歷史與哲學

*一節 吠檀多派的歷史

第二節 商羯羅的不二一元論

*一項 商羯羅之前的不二一元論吠檀多

第二項 梵與世界的生成

第三項 兩種梵與三種存有

第四項 梵、幻與無明

第五項 商羯羅與佛教

第三節 羅摩 闍的侷限不二一元論

*一項 羅摩闍之前的侷限不二一元論吠檀多

第二項 梵、心、非心與宇宙的形成

第三項 附論:摩度的二元論吠檀多

索 引

英、梵、巴文索引


作者介绍:

楊惠南

原名楊惠男,台中清水人,1943年生。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擔任佛教研究方法、禪宗哲理、天台宗哲學、三論宗哲學、印度哲學和台灣佛教等課程。曾任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並兼任於東海大學、文化大學、東吳大學、華梵大學、中華佛學研究所、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擔任數理邏輯、佛學等課程。著有《佛教思想新論》、《佛教思想發展史論》、《當代佛教思想展望》、《龍樹與中觀哲學》、《吉藏》、《惠能》、《禪史與禪思》、《禪思與禪詩》、《印度哲學史》等書。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印度哲學史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印度哲學史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印度哲學史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印度哲學、西洋哲學和中國哲學為世界三大哲學主流。源自印度的佛教對東亞的影響不可忽視,連帶東亞文化也吸收了印度古文明的思想內涵。然而,中文學界卻忽視了印度哲學的重要性,相關的著作並不多見。

本書正是其中少有的一部:書中透過數十部原典的資料,精要介紹了印度的民族、歷史和宗教,也詳盡分析與討論了印度各宗各派的哲學思想。許多研究印度哲學的讀者是為了進一步探究佛教的哲理。有鑑於此,本書引用了大量的佛典資料,也遵照佛典中的固有譯名來論述,方便讀者理解印度哲學與佛學的思想精華所在。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服务好(619+)
  • 目录完整(229+)
  • 无缺页(343+)
  • 无水印(460+)
  • 实惠(347+)
  • 二星好评(253+)
  • 已买(281+)
  • 三星好评(179+)
  • 内容完整(524+)
  • 赚了(463+)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洁:

    好用,支持

  • 网友 宫***玉:

    我说完了。

  • 网友 石***致: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孙***美: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温***欣: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訾***晴: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詹***萍: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马***偲: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家***丝:

    好6666666

  • 网友 菱***兰: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孙***夏: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国***舒: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通***蕊: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