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头不到岸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著 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书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两头不到岸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著 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书籍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两头不到岸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著 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书籍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两头不到岸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著 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书籍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两头不到岸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著 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书籍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两头不到岸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著 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书籍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两头不到岸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著 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书籍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两头不到岸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著 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书籍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两头不到岸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著 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书籍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两头不到岸: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由杨国强著
书籍目录:
自序
一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从守旧的一边倒到开新的一边倒1/二 “尽去旧法”与一个没有本体与本位的中国8/三 扶摇飘荡的过渡时代14
第一编 科举停置与后科举时代的知识人
第一章 天下有事功名多途和晚清科举人仕的逼仄3
一 内忧外患交迫和晚清的保举捐纳3/二 正途和异途:由各分一路到漫漶莫辨14/三 异途淹没正途和科举人仕的逼仄26
第二章 千年历史的一朝终结:科举造就士人和士议倾覆科举39
一 科举制度的内在偏失及其延续千年的历史理由39/二 变法与科举58/三 “世局原随士议迁”:人才出自学堂和学堂推倒科举74
第三章 学堂与社会之间:晚清末期的兴学和毁学94
一 诏旨兴办学堂与民间社会的罗掘俱尽94/二 兴学与毁学102/三 公平的失落:学堂与贫富之界的衍化和固化105/四 阻隔深重:学堂中人与大众之间的俯视和嫉视111
……
第二编 科举停置与后科举时代的政治和文化
第三编 清末筹备立宪和民初的共和困局
第四编 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附录
蔡元培的文化品格和民初中国的新文化
后记
作者介绍:
杨国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史,尤其侧重于晚清知识分子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史的研究。
代表作品有《晚清的士人与世相》《义理与事功之间的徊徨》《脉延的人文》《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海宁徐楚院学博善迁,乡荐后困于公交车,家徒壁立,以命之学游历江湖三十余年。尝富吾里北宫,每为人论一命,无贵皆取百钱,题一诗简端云:“若肯妄为些子事,何须更泛孝廉船儿童莫向先生笑,强似人间造孽钱。”后官天台教谕,卒于任。
由晚清开始的这个过程在民国的一路延伸,既实现于一个一个变革之中,又直接地而且最终地倾翻和湮灭了一个一个变革。而后是“断潢”和“绝港”之间举目四顾的一眼望不到尽头,以及身在此中,扼腕以哀国运的感慨唏嘘。与梁启超的这段话相隔九年,又有孙中山统论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起落跌扑,而夹叙夹议之间发抒的同样是一派感慨唏嘘:
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像这样看来,中国革命十三年,一直到今天,只得到一个空名。所以中国十三年的革命完全是失败,就是到今天也还是失败。
革命造就了民国,然则以“中国十三年的革命”为“完全失败”,陈说的也是十三年来的民国始终在两头不到岸之中。生当清末民初之间而际会风云,梁启超是一个与风云相件伴的人,孙中山也是个与风云相伴的人。他们的话都说明,20世纪初年的中国人是在两头不到岸中走向共和的,迨共和一经由理想转变为事实,则共和自身便不能不成为这个过程里的一部分,并因之而四面局蹐、在跋前踬后中失掉了相,最终异化为“一个空名”。于是追述民初的共和,便常常要深作翻掘而溯其由来,走人那一段两头不到岸的历史之中。
以其性质而言,这些民变同归一类,皆属自发而起;论其地域之布列,又是南北东西一时俱起。自发说明了主动性和直接性,俱起说明了广泛性和普遍性。因此,其一时一地的聚众而争虽然此起彼落,实际形成的却已是一种总体上的大规模和大震荡。当日《东方杂志》曾以“毁学果竟成为风气耶”立题目,四顾天下说:“自无锡毁学之事起,四川、江西,旋亦有毁学之事。今则广东毁学之事又见矣”,〔6)指述的正是这种汇集的规模和远播的震荡。学堂推倒了科举,但取代了科举的学堂在中国的产生和形成,自始即已把发端于“作育人才”的事业实际地转化为“吾民长负”之苦累了。因此,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过程,这种自上而下地推行兴学,同时又在以其触发的社会矛盾,自下而上地打破了先期预设于这个过程之中的那一套道理和构想,而后是当日的兴学声势浩大,而意愿与结果之间全然不相对称。
在社会自下而上的有序流动停歇之后,底层小农为困苦所逼而化为兵匪,从而由四民之内移到了四民之外,就这个过程中的一种身份变为另一种身份而言,其实同样是在作社会流动。昔日自下而上的有序流动曾成为下情上达的路径,与之相对照,这种不在官家臂力所及范围之内的横向社会流动,则既是无序的,又是发生于政府之外,并与政府相格相抗为当然的。因此从自下而上的有序社会流动变为一路横移的无序社会流动,其起于自发、盲目而走向横决和“强暴”的生生不息,既已一时俱见于南北东西的民间社会,而实际反映的,则正是那个时候上下隔绝之间的一种各自一逞的民意表达。各自一逞并不能算是自觉的表达,但却以真实的表达和事实的表达,既反照了民间之“冤苦莫诉,较之前清末季”的“万万有加”,又说明了持有国家权力的政府因其没有了流动的开放,已成了一种没有社会基础的政府。
在农村之外,同一个时间里聚合于城市之中的新知识人、报章杂志、社团组合、思想潮流、社会运动,以及舆论滔滔、横议杂出,也在上下隔绝之间表达其心目中的是非善恶,与执政的当道一方立异。这些都是历史中国所未曾有过的社会力量,以此为主干,城市成了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的中心和重地。作为对比,农村没有新的社会力量,因此“良好之农民,化而为强暴之兵匪”,就其多数而言,虽是身在这一段历史变迁的因果之中而不由自主,但其沿自发、言目人于“鱼肉乡民、扰乱社会”,则是已身受这个世界之困苦的同时,又在为这个世界再造困苦。
与同时舆论的集矢于武人相比,他们的通电对军阀和内战的掊击所表达的痛恶,在程度上应当是等量的。然而在同时的舆论里,他自身又都因以兵对兵的“干戈相寻”而被指为军阀,并都被置于保诋痛诟之列。而后是作为个体的“热泪时挥”和“省愆于往日”,便与作为拥兵者的“萃久练之兵,为相煎之用”共存于一人一身,构成了一种深刻而明显的矛盾。若以相近的时间里江苏督军齐燮元通电主张“军人不得与议,预杜干政之渐”;江西督军陈光远通电引“非废督不足以铲除内乱,非裁兵不足以整理财源”以陈述“人民心理所欲言”为实例,又具见身在这种矛盾之中的军阀实不止乎一人二人。由此显示的,是作恶的军阀本非全然不知善恶之分,以及作恶的军阀也常常徊徨于善恶之分。因此,这种矛盾的存在,正说明民初中国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以不义之徒,执杀人之器”,不是单单用人性之恶和品类之贱便能够说尽其间之因果的。而用依样画葫芦为比方,以刻画十多年里南北军阀的此起彼落。和此起彼落中的后车之轨辙同手前车,则其前后之间的“竟无他种画法”,又说明军阀虽各操“杀伐驱除之柄”,其自身却都产出于同一个历史过程,并始终只能存在手这个历史过程之中和归属于这个过程之中。所以,不同的军阀用同一种画法画葫芦,反照的正是同一个过程一经形成,便成了既定的社会状态和人力之外的社会状态。辛亥以来的十五年里,军阀成了共和的反面,但以“竞无他种画法”为观照,显然是穿过一个一个盛衰无常地兴灭于乱世之中的军阀,共和所面对的其实是这个产出了“武人世界”,并使之得以不断复制和延续的历史过程。这是一个混沌杂乱的过程,但又真实地制宰了民国的开端。复制、延续和混沌杂乱的背后则都是因果推衍因果。
当武力正在恢张之日,以这些话观照世相,则武力所表达的,其实是形成和累积于晚清中国社会变迁中的离心力。这种离心力以其一时勃发助成了革命,并因此而获得了一种与革命同源的外观。但就本性而言,离心力因自发而无定,因无定而盲目,其起端和结果都在革命之外。所以,在辛亥年造成的土崩瓦解四面蔓延之际,革命以共和之宗旨,曾经为没有了“向力”的中国提供了一种向心力,于是而有民国之取代帝制。然而作为一种自彼邦引入的学理,共和所成就的向心力又只能是一种观念上的向心力,从而常常是一种见之于文电和论说之中的向心力。与这种以观念为主体和表现方式的向心力相对比,则是养成于晚清,而且盛涨已久的地方主义和同样养成于晚清,而且正在卷入政治的军队因天下鼎革而一时俱起,并在革命之后合流于土崩瓦解之中,使累积于历史过程中的离心力喷薄而出。而后是在向心力“不足以相维”的时代里,这种根脉虬结于中国社会变迁之中的离心力,便以其更直接和更广泛的影响力与牵动力,实际地主导了民初中国的历史过程。
谭延闿从文人演变为武人的不由自主,正典型地说明身当其时的绅界中人、军界中人、党人、学人其实都在这种因自发而无定,因无定而盲目之中,一面为天下造动荡,一面又为动荡所摆布,承前接后遂“竟无他种画法”。而共和面对这个由离心力主导的历史的过程,实际上便是不能不面对一个因四分五裂而无从共和的中国。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秦汉以来的二千年历史中国在西法的冲击下新旧蝉蜕,失其本相。但西方人的办法没有解决中国人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却又为中国人带来了更多的问题。所以,由变法开始的过渡时代,实际上成了最亢激的时代、最不安定的时代、最茫无端绪的时代和最趑趄徊徨的时代。
——杨国强
--
近代史家杨国强教授最新力作。他以隽永的文笔带领读者走入20世纪初年的历史场景,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这一过渡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数千年来的历史中国在层层分解中走向支离破碎;时人以变应变、各自恢张的新法和西法在现实中国却一败涂地。这期间,科举停置、变法立宪、辛亥鼎革及新文化运动等重大议题次第登场,以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造就了一种“速成的现代化”。作者透过这一段历史的矛盾、错杂、人物之多变和世事的纷乱,寻究这种激变、剧变挟前所未有的烈度和深度造成断裂、脱节、摧折乃至四分五裂的由来、内涵和结果。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8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超值(657+)
- 强烈推荐(407+)
- 全格式(267+)
- 种类多(568+)
- 赚了(484+)
- 图文清晰(172+)
- 目录完整(444+)
- 微信读书(341+)
- 体验还行(481+)
- 在线转格式(71+)
- 无漏页(338+)
- azw3(479+)
- 方便(303+)
下载评价
- 网友 曹***雯: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索***宸: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寿***芳: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田***珊: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家***丝:
好6666666
- 网友 陈***秋: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宫***玉:
我说完了。
- 网友 饶***丽: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屠***好:
还行吧。
- 网友 宓***莉: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师***怀: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薛***玉: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林***艳: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康***溪:
强烈推荐!!!
- 网友 孙***夏: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喜欢"两头不到岸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杨国强著 重现晚清末期至民国初年时代的思想政治与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书籍"的人也看了
- 手绘POP整体设计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天下货币—美元霸权的突破与终结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基础化学实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国编辑研究 (1997)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院士之路9787555109075 正版新书正浩图书专营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问黑白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2025管理类联考数学分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2023国家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通关必做2000题)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正版包邮精装 杨绛傅传永不褪色的优雅 人物传记写杨绛先生的书个人全传历史人物传 且以优雅过一生参透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智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精致海报 无 著作 王猛 编者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