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的辩证法(“轻与重”文丛)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绵延的辩证法(“轻与重”文丛)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一堂关于休憩的哲学预备课”,休憩处于存在的核心,是一种幸福的震颤)
内容简介:
《绵延的辩证法》呈现了一堂关于休憩的哲学预备课。作者首先分析了柏格森的哲学思想,认为绵延实际上关乎“满”与“实”,而没有给对应的“空”与“虚”留下位置。接下来,作者论述了多样的时间连续性、物理与智识的因果关系的相对性、时间的固结与叠合以及绵延的真正属性。基于柏格森“时间即迟滞”的说法,作者还讨论了时间与本体论的关系:时间的辩证法也是本体论的,即存在通过自我意识不断地创造自身,以抵抗虚无。*后,他阐述了一种关于节奏分析的概念:从物质和生物两个层面考察了节奏现象,以揭示绵延的心理学基础。总之,这是一部关于时间的“原子理论”著作,作者颠覆了时间是一个“连续体”的一般认知,诠释了时间的非线性特征,展示了动与静、有序与无序、不变与流变等悖论之间的辩证关系,把自然科学与心理学、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书籍目录:
前言
章 放松与虚无
第二章 时间现象心理学
第三章 物理的绵延与因果关系
第四章 智识的绵延与因果关系
第五章 时间的固结
第六章 时间的叠合
第七章 绵延的隐喻
第八章 节奏分析
作者介绍:
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20世纪法国独树一帜的科学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诗人,法国新科学认识论的奠基人之一。1955年当选为伦理、政治科学院院士,1961年获法兰西文学国家大奖。巴什拉一生创作颇丰,主要作品有《火的精神分析》《梦想的诗学》《梦想的权利》《科学精神的形成》等。
巴什拉力图调和理性与经验,建立一种新的唯理论。其哲学思想深刻影响了包括福柯、阿尔都塞和德里达在內的新一代哲学家,其认识论也蜚声海外,对科学哲学和文艺批评理论都发生过重要影响。他的哲学由两部分构成:科学认识论和诗学想象理论。他的科学认识论主要是通过反思科学史来认识理性问题,认为科学史是由一连串的“认识论的断裂”构成,理性和经验应该建立辩证的、互补的关系,才能把握现代科学的这种不连续的、辩证的、整合的特征。
译者简介:
陈元,法国巴黎第8大学语言文学博士,任教于中山大学外语学院,主要研究法国现代文学与文化、法汉互译和法国教育制度。主要译著有《卢梭散文》《一般理论》《在图像面前》《马克思与福柯》《古希腊思想中的柔和》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休憩处于存在(être)的核心,我们应当在自已存在的深处感受它,因为它深深融入了我们存在的流变之中,甚至悄然融入了时间现实的层次之中,我们的意识和我们本身依托的就是这种现实。
哲学家正是应该在人的非个人的那部分中发现休憩的区域、休憩的理由,并用这些东西创建一间关于休憩的哲学体系。通过哲学思考,存在将从生命冲动中被解救出来,因为这种冲动将其带离了自己的目标,使其在模仿行动中被虚耗。被视为思辨功能的理智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一种创造和强化休闲娱乐的功能。纯粹的意识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一种期待与警戒的力量,似乎是一种自由与无为的意志。
精神可能与生活相抵触、与痼习相对立,并在某种程度上让时间倒流,以便让生命再生(renovations)并回到最初的状况。
然而,当我们想通过沉思把已经度过的时间从它的满溢(trop-plein)中清空,把时间现象的不同方面系列化,我们既意识到这些现象并不都以同样的方式绵延,还意识到关于一种唯一时间的观念,即把我们的心灵与事物一起带走并且永不回头的时间观念只能与一种整体观点相对应,然而,这种整体观反映不出现象的时间多样性。
除了事物的绵延以外还有理性的绵延。总是如此:每种真正的绵延基本上是同质多晶的;时间的真实作用要求有大量巧合与所有节奏所产生的力的谐振。我们将是被精心打造的存在,生活在一种非常有保障的休憩之中,只要我们知道按自己的节奏生活,并知道遵从我们的意愿,在稍微感觉到累的时候和略感失望的时侯,重新找到我们原始的冲动。这就是美丽的西罗亚池神话所阐明的东西,它告诉我们以前的心灵如何理性、自愿而勇敢地恢复。
为了持续下去,就必须把自已交给节奏,他就是说交给由瞬时组成的体系。例外的事件应该在我们身上找到共鸣,以便让我们印象更深刻。我们敢把“生活就是和谐”这种平庸的东西最终变成真理。如若没有和谐,没有明确的辩证法,没有节奏,任何生活与思想都不可能稳定而清...
被视为可能性总和的实体是取之不尽的。作为可能(le possible)的可能从来就不会失败,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成功与失败,它都是可能的,并且同样,作为被仔细度量过的或然(le probable)仍然可能一直保留其确切价值。因此,可能与或然有一种完美的连续性,并且它们在这一点上确实是实体的精神属性,正如这种出现在有关认知(connaissance)问题的分析中的实体那样。
可能(le possible)是一种纪念和希望。这就是人们从前所熟知的和现在希望重新找到的东西。因此,堵住存在的空隙或至少纠正在对存在的认知中的非连续性的做法是适宜的。并且,从未中断过的精神与事物之间的对话就这样在酝酿之中,让我们通过直觉在我们身上感觉到实体的连续的纬线(la trame)就这样在形成中,尽管外部经验充满着矛盾。我之所以不了解真实的事,是因为我被真实本身留在我心中的记忆所淹没,是因为我回归了自我。对柏格森而言,在内在的认知和外在的认知的交替中不存在任何漂浮不定、任何游戏、任何中断。我行动或我思考;我是物或哲学家。并且历经这种矛盾本身的我是连续不断的。
从言语(discours)的层面上看,柏格森在其《创造进化论》中所捍卫的观点等于说真正的否定行动是不存在的,那么结果就是,否定词只有通过它们所否定的肯定词才能获得自己的意义,每个行动和每个经验都首先并注定会从正面表现出来。然而,我门相信,当人们表达这些词汇时,正如在行为语言活动中所做的那样,这种对正面的特别参照会破坏它们之间完美的相互关系。概念从经验中得来并接受行动的检验。
柏格森笔下,功能的不变行动(I'action constante)与存在的满(plein de I'etre)相对应。
实际上,从心理学角度看,当人们读柏格森的作品时,会对其中为数不多的见解感到很吃惊,因为在这些见解之中的强制与禁止(la coercition et l'inhibition),可能提供分析所需要的某些因素。意志在其中一直是积极的,像叔本华一样,生存愿望(le vouloir vivre)在其中是持续的。这确实是一种冲动。存在欲创造运动。他不想创造休憩(repos)。
停止与失败无疑存在;在柏格森眼中,失败的原因总是来自外部。这就是与生命相反的物质,它压在纤细的生命之上,拖慢生命的步伐,或让它变得更艰难。万一生命能在某个领域中发展并能受到精华的滋养,它就能一下子成就自己的辉煌。因此,生命在遇到障碍物时,要么被撞得摧毁,要么就分散自己。它是一场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必须要运用计谋,并一直采取迂回战术。这种老谋深算的形象是与被繁重劳动压垮的智人(l'Homo faber)一起诞生的。
在一个王国里,人们可以多增加一些高级官吏来值守,但也防止不了他们因打瞌睡而中断值守,也防止不了权威与无政府状态的交错出现;于是,根据自己是柏格森主义的批判者还是其颂扬者,根据自己在社会中是否为柏格森主义者,人们会说:君主制就是一种松散的统治,或者无政府是一种随时准备表现出来的权威。可是,人们必须一直承认,连续性是一种假设的连续性,它躲入潜在之中,与表现它的东西相异。
记忆的组织和眼前的绵延的组织是并行的。回忆的条件和固定的建立条件是一样的。把我对回忆(souvenirs)的固定和回忆分开是一种我们不可容忍的过度分析。回忆只有在首先服从回忆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被固定下来。因此,记忆是一个选择过程,是让无序的生活变得有条不紊的过程,是冷静地理清日常事务的过程。多亏了一些理性的线性方案,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才得以留在头脑当中。雅内的这种思想非常深刻:“是叙述创造了人类,而绝非背诵。”也就等于说,人们不是通过简单的重复而记忆的,他们必须组合(composer)自已的过去。性格是自我的一个有倾向性的历史。另外,雅内非常明确地让我们注意到,记忆活动(travail de memorisation)并没有随着记忆行为(prise de memoire)完成:
当事件结束之后,记忆活动并没有完成,因为记忆力(memoire)会默默地自我增强。小孩子在试着自已准备讲给母亲的故事……这是回忆在逐步地、一点点地完善自已。
对雅内来说,“再记忆(rememorisation)的问题首先是激发和刺激的问题”。因此,为什么我们延迟了行为的个体将停止延迟这种行为呢?…记忆(memoire)的价值和奇迹在于建构了一种行为,这一行为被某种不确定的、尚未发生的事情引发。这是一种为服从另一种不同于普通信号的信号所做的准备。这是一套齿轮系统,它正等着被未来的巧合所激发。因此,记忆不是自我实现的,不是靠自身的驱动实现的。我们必须把它与遐想分开,因为真正的记忆拥有一种时间潜结构(substructure),而遐想却没有这种结构。遐想的形象是没有意义的。它并非一种纯粹的回忆,因为它是一种不完整的、没有日期的回忆。没有日期和绵延就没有构建;不存在没有辩证、没有差异的日期。绵延就是多种互为依托的赋序的复合体(complexe)。假如人们声称生活在一个简单而均质的领域中,那么他们将看到时间不...
……把相反的事物统一起来的一种假平衡,给予经过精心准备但处于等待中的决定一种几乎是即时的有效性。从这一仍完全处于生理阶段的阶段起,人们就能意识到对行动的激发不是依靠简单的生理巧合来实现的,而是需要行动的允许,需要精神加人存在。通过清晰对比可能(le possible)与真实(le reel),这种加入,这种精神的在场仅在一种预先的休憩中被感知。严格说,这种加入与一次冲动,或更确切说与一种类型的冲动,即与一个绝对开端的冲动同时发生。因此,当以初级形式出现的开端的行为(conduite)仍然依赖客观符号并以纯粹智识的形式存在时,想开始的意志出现在了它的无动机中,它清楚意识到自己优越于被激发的机制(mecanismes)。因此,进展过程(deroulement)的生理原因不能与激发的心理原因混为一谈。
受其激发(declics)模式的控制,运动模式很快就成了一个无意识的器官。它的运转可能因为劳累、老化、疾病而被拖慢或者破坏,并且柏格森非常聪明地证明,这样的一些破坏还不包括纯粹记忆力的减退。我们认为记忆(mémoire)被理性化,变得更灵活,因为它淘汰一切绵延的回忆(souvenir),以便保留对组成部分(elements)之秩序的记忆。我们的这种观念促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纯粹的回忆(souvenirs)不仅一直在自己身上有效,而且在它们的集合中也有效。断开模式的居间阶段也许解释了为何人们保留的都是一些复合的和功能的回忆。人们也明白一种断开模式能把它的强力从一种精神转移到另一种精神。人们借助激发模式来建议、监视、指挥。
假如某些社会形式在迪普雷尔看来如同“处于初期状态的生物”,那么我们可以在绵延的心理层面上做一个类似的翻转,并且我们肯定说被思考的时间是从处于新生态中的被经历的时间中来的。换言之,思想从某些方面看总是一种新生命的试验或雏形,是用其他方式生活的一种尝试,是更多或同样地经历一种超越生命的意志的尝试,正如齐美尔(Simmel)想要的那样。思考时间就等于给生命以框架,而不是从生命中得到一种因为经历过而理解得更透彻的特别明显的东西。这几乎是不可避免提出以别的方式生活、先改变生活而后再丰富之。那么,评论是感知,评论是现实。
所谓的工业,即由联合在一起的人所从事的有目的活动立刻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接续被固结之物的例子。一座挂钟不是别的东西。在制造了它的工匠想要校正它的那一刻,它已经是一个共存被固结之物,因此,需质要另外把它变成一个接续被固结之物。
为了让它的时针每天精确地在表盘上转两圈,钟表匠必须按照地球的转动加快或放慢指针的摆动节奏。在此,地球、计时器和钟表匠一起作为外部的支承秩序。这一圆周运动一旦被调校好,与之相匹配的秩序就变成了装置的内在秩序;运输与固定活动被完成,一种接续的秩序就被固结。这一秩序在由整体向部分的过渡中被从外部带了进来。
只要每次一种秩序在社会中,或在记忆中,或在理性中变得稳定之时我们都可以找到这种时间的固结过程。因此,迪普雷尔将为我们指出,从社会习俗向真正的道德标准的过渡是通过固结实现的:“意识的内在秩序代替了利益的外在秩序。”在此,内在化依然表现得很明显。当我们接触个体心理时,内在化有可能将更难分清,但是,只要想着迪普雷尔的模式,那么我们还是可以辨认出内在化的行动。例如:
当儿童背诵寓言时,他首先是按照课本上诗句的顺序背的。在背诵的过程中,当他每次忘了的时候,他就会瞥一眼课文,然后接着往下背。这样,在他的记忆中那些“间隙”慢慢就消失了。印...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轻与重”文丛,“一堂关于休憩的哲学预备课”,休憩处于存在的核心,是一种幸福的震颤。
时间、因果与绵延:
1、一段时间越充实,则越显得短暂。谈论丰富性和强度比谈论绵延更有优势。
2、对因果关系的审查出现在一种否定的氛围、一种逻辑的空缺中,这种氛围加剧了原因与结果的孤立。
3、事件并不像直接而自然的成果那样沿着一段绵延一字排开。它们需要被人为地按照一定秩序安排在一个体系中——理性的或者社会的体系中。
前言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确定这一研究的形而上学目标,那它就会立刻变得晦涩难懂:它是一堂关于休憩的哲学预备课。但是,正如我们从一开始将要看到的那样,一门关于休憩的哲学并非一门关于彻底休憩的哲学。一名哲学家不可能气定神闲地寻找静(quiétude)。他需要一些形而上学的证据,以便把休憩作为思想的一种权利来接受。他需要各式各样的经验与长时间的讨论,以便把休憩作为流变(devenir)的诸因素之一加以接受。因此,读者应该会原谅这样一本不走寻常路的书,其特点是略去了那些老掉牙的建议和为人熟知的例子,以便直截了当地表明这样的信念,即休憩处于存在(être)的核心,我们应当在自己存在的深处感受它,因为它深深融入了我们存在的流变之中,甚至悄然融入了时间现实的层次之中,我们的意识和我们本身依托的就是这种现实。
但是,当读者原谅了哲学家的乏味之后,他还将面对另外一种幻灭。实际上,我们在这本著作中没有描述通往静谧生活的远景。假如要这样做的话,我们就需要连篇累牍的文字和一门完整的激情心理学,而我们早已对其失去研究兴趣,因为从专业性上说我们应该对其加以拒斥。因此,我们要利用这一幸福时代,在其中,人回归了自我并更多思考的是无为(inaction),而不是为外部的社会需求服务。我们把一切与远离尘世、离群索居、道德的孤独有关的研究都放在了一边,因为它们太过浅显。但愿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迈出通往西罗亚池,甚至通往人类源头的步!但愿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摆脱那些无关紧要的、让他失去自我的情绪!哲学家正是应该在人的非个人的那部分中发现休憩的区域、休憩的理由,并用这些东西创建一门关于休憩的哲学体系。通过哲学思考,存在将从生命冲动中被解救出来,因为这种冲动将其带离了自己的目标,使其在模仿行动中被虚耗。被视为思辨功能的理智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一种创造和强化休闲娱乐的功能。纯粹的意识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一种期待与警戒的力量,似乎是一种自由与无为的意志。
*
我们就这样自然而然走上了对精神的那些否定力量的观察之路。我们时间对这种否定的源头进行了勘察,意识到精神可能与生活相抵触、与痼习相对立,并在某种程度上让时间倒流,以便让生命再生(rénovations)并回到初的状况。为什么我们不认为时间的否定行动和肯定行动都很重要呢?因为我们打算尽可能快地直奔问题的形而上学中心,因此需要确立一种绵延中的存在的辩证法。然而,当我们想通过沉思把已经度过的时间从它的满溢(trop-plein)中清空,把时间现象的不同方面系列化,我们既意识到这些现象并不都以同样的方式绵延,还意识到关于一种时间的观念,即把我们的心灵与事物一起带走并且永不回头的时间观念只能与一种整体观点相对应,然而,这种整体观反映不出现象的时间多样性。如若有一名植物学家把自己的科学囿于述说每种花都会凋零,那么他可能就是在创建自己的学说时不断重复“一切在消失,时间在飞逝”的哲学家可敬畏的对手。我们很快看到了,在这种事物的消失与不可见的时间流逝之间没有任何同步关系,并且必须要按照一种合适的节奏、用一种特殊的观点来研究每一种时间现象。把现象学置于语境中,从它的任何方面,但只从同一个方面来观察,我们会看到它总是包含事件与间隔的双重性。简言之,从现象学发展过程的细节中,我们总是能真切地看到一种布满空隙的绵延。
从形而上学的角度确立——与柏格森关于连续性的论点相反——绵延之中存在的这些空隙,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需要从讨论柏格森关于虚无思想的著名论述开始,并着手为从存在到虚无和从虚无到存在之间的过渡重建平衡。对于建立休憩与行动的交替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在我们看来,这一讨论并非徒劳无益,因为在借助关于绵延的辩证法概念的同时,人们简化了由心理学的因果关系——或更确切地说,由心理学的诸因果关系——所引发问题的解决办法,正如我们在下面几章中所指明的那样。通过逐一对心理特征(psychisme)的序列层次进行观察,我们窥视到心理产物的非连续性。如果说有连续性,也永远不会出现在人们进行特殊观察的层面中。例如,理智动机的有效的“连续性”不存在于理智方面;人们猜想它存在于激情、本能和兴趣方面。心理的串接通常是一些假设。简言之,我们认为心理的连续性提出了一个问题,并且我们似乎无法否认把复杂的生命建立在复数的绵延基础之上的必然性,这些绵延既无相同的节奏,也无相同的次序中的稳固,更无相同的持续力量。
*
当然,我们要把这样的信念传达给读者,即心理的连续性不是一种既定之物,而是一件作品,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指明一种绵延如何构成,不同属性存在的永久性如何被建立。
这一艰巨的任务得到了许多学说的支持。我们首先借助的是一门活生生的理论,这一理论是我们在去勃艮第的路上和在葡萄园中学到的。面对这片被人类改变了面貌的土地,胡奈尔(Gaston Roupnel)让我们明白了事物与时间的缓慢磨合,以及空间与时间的相互影响。被耕种的平原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绵延画面,这些画面与空间的不同形象一样清晰;它给我们展示了人类劳作的节奏。犁沟是劳动的时间轴,晚间的休憩是田地的边沿。用一种从连续和有规则的波浪中流淌出来的绵延,来描述这些时间的鬼斧神工,未免太过苍白!作为时间效率的基础,节奏的概念应该显得真实得多!
胡奈尔还能从过去的历史角度给我们指明什么会留下来、什么会持续下去吗?只有这才有理由重新开始。因此,除了事物的绵延以外还有理性的绵延。总是如此:每种真正的绵延基本上是同质多晶的;时间的真实作用要求有大量巧合与所有节奏所产生的力的谐振。我们将是被精心打造的存在,生活在一种非常有保障的休憩之中,只要我们知道按自己的节奏生活,并知道遵从我们的意愿,在稍微感觉到累的时候和略感失望的时候,重新找到我们原始的冲动。这就是美丽的西罗亚池神话所阐明的东西,它告诉我们以前的心灵如何理性、自愿而勇敢地恢复。我们早已在一本专著《瞬间的直觉》中研究过这一神话,所以没必要再回过头讨论它;但它如此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思想,以至于我们必须在这部新作的开篇提及它。
如果能持续的东西是能重新开启自我的东西,那么我们就这样在自己的道路上找到了节奏概念作为基本的时间概念。于是,我们便同意提出一个表面上悖谬的观点。但是,我们将努力使之被认可。这就是,绵延的一切现象皆由节奏构成,这些节奏并非一定要建立在一种整齐划一和极有规律的时间基础上。在引用了包含在伊曼纽尔(Maurice Emannuel)、朗德里(Lionel Landry)和赛尔凡(Pius Servien)书中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后,我们才得以在这一点上写出几页详实的文字。确切说,我们之所以选择这些书来支持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因为它们没有任何形而上学的目标。我们似乎觉得它们可以更自然地帮助我们整理出时间现象的连续性特点,这一特点本质上看是隐喻式的。为了持续下去,就必须把自己交给节奏,也就是说交给由瞬时组成的体系。例外的事件应该在我们身上找到共鸣,以便让我们印象更深刻。我们敢把“生活就是和谐”这种平庸的东西终变成真理。如若没有和谐,没有明确的辩证法,没有节奏,任何生活与思想都不可能稳定而清晰:休憩是一种幸福的震颤。
书籍介绍
《绵延的辩证法》呈现了一堂关于休憩的哲学预备课。作者首先分析了柏格森的哲学思想,认为绵延实际上关乎“满”与“实”,而没有给对应的“空”与“虚”留下位置。接下来,作者论述了多样的时间连续性、物理与智识的因果关系的相对性、时间的固结与叠合以及绵延的真正属性。基于柏格森“时间即迟滞”的说法,作者还讨论了时间与本体论的关系:时间的辩证法也是本体论的,即存在通过自我意识不断地创造自身,以抵抗虚无。最后,他阐述了一种关于节奏分析的概念:从物质和生物两个层面考察了节奏现象,以揭示绵延的心理学基础。总之,这是一部关于时间的“原子理论”著作,作者颠覆了时间是一个“连续体”的一般认知,诠释了时间的非线性特征,展示了动与静、有序与无序、不变与流变等悖论之间的辩证关系,把自然科学与心理学、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盗版少(420+)
- 无盗版(170+)
- 少量广告(113+)
- 体验还行(484+)
- 好评多(285+)
- 愉快的找书体验(174+)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丽: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苍***如: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冯***卉: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屠***好:
还行吧。
- 网友 利***巧: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方***旋: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濮***彤: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融***华: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石***烟: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饶***丽: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寇***音: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辛***玮: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喜欢"绵延的辩证法(“轻与重”文丛)"的人也看了
审计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方案设计(作图)真题解析:系统逻辑思维设计方法(第二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正版包邮北师大版数学9九年级下册数学书北师版+9九年级下册化学书人教版全套2本九下数学书北师版+9九年级下册化学书人教版北师大版数学9九年级下册数学书北师版+9九年级下册化学书人教版全套2本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美容手术概论(高职中医美容)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生物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美)诺丁斯 教育科学出版社【正版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紫砂壶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春雨 2017秋 实验班提优训练:语文(四年级上 RMJY)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威尔·艾斯纳漫画作品 Will Eisner Sketchbook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五三 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九年级+中考)53中考语文专项 曲一线科学备考(2019)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帝鉴图说(1) 故宫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复合材料胶接修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幼儿学前脑力训练系列思维游戏.2~3岁 中国人口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高中文言文完全解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爱的功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