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脉络中的收藏与鉴定 北京大学旗舰店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历史脉络中的收藏与鉴定 北京大学旗舰店正版精美图片
》历史脉络中的收藏与鉴定 北京大学旗舰店正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历史脉络中的收藏与鉴定 北京大学旗舰店正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131441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1
  • 页数:528
  • 价格:63.70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近年来,图像渐渐成为不同领域学者共同处理的材料,艺术品收藏与鉴定的历史研究也成为许多人共同关心的课题。收藏与鉴定,不仅涉及具体艺术品的甄别、传播与交易,它的装潢、包装、买卖、运输等环节,也获得不同程度的关注。无论是一件作品的递藏,还是一部书画著录,无论是个体的藏家,还是一个时期的收藏全局,其脉络与意义都须置诸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加以探求与解读。惟有如此,收藏活动才能与更广泛的历史发生联系。同时,除了提供“真品”,鉴定过程中发现的“伪作”,它产生的动机与知识结构,也是理解过往人心、经验与观念的有益材料。而鉴定与收藏之间所形成的张力,还能发展出关于品味、价值观以及文化策略等方面的新议题。 2017年9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以及亚洲文明研究中心主办“中国艺术的收藏与鉴定”工作坊,本书收入工作坊的论文及讨论,以期深化中国艺术收藏与鉴定的历史研究。


书籍目录:

序      薛龙春?003

致谢    ?005

1?丰坊碑帖收藏研究      陈斐蓉?001

2?吴其贞书画代理考——兼论明清之际书画收藏格局之变      张义勇?031

3?清初武进庄氏父子的收藏      刘?鹏?071

4?《湖庄清夏图》在晚明和清初:收藏背后的艺术史与社会史      章?晖?白谦慎?099

5?《江村销夏录》里的人情世故      励?俊?119

6?从记载历史到被历史记载——黄易《得碑十二图》册读记      秦?明?135

7?吴荣光的鉴藏雅集群体及其思想意涵      何碧琪?185

8?发现邵珪——明成化书家邵珪丛考      林?霄?229

9?文徵明小楷鉴定研究      蔡春旭?259

10?真假《九段锦》      黄?朋?331

11?何绍基书法鉴定札记      钱?松?365

12?一个被遗忘的晚清大收藏家:关于景其濬的初步研究      陈?霄?397

13?收藏世界里的小人物——鲁燮光与《家藏书画立轴杂录》      陆蓓容?437

14?叶恭绰与吴湖帆——鉴藏家的交往      童?宇?451

收藏史研究论著索引      蔡春旭、陈霄、张登凯?483


作者介绍:

薛龙春,江苏高邮人。现任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沧浪书社社员。主要著作有《雅宜山色——王宠的人生与书法》(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郑簠研究》(荣宝斋出版社,2007)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第三节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二等奖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中国艺术的收藏与鉴定,是伴随着艺术的自觉而发生的。东晋南朝的宫廷已有较为系统的书画收藏,并配有专门的鉴定人员。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叙自古跋尾押署》云:“前代御府,自晋宋至周隋,收聚图书皆未行印记,但备列当时鉴识艺人押署。”唐怀充、徐僧权、姚怀珍等人的押署今天仍能在《曹娥诔辞》《万岁通天帖》等剧迹中见到。

唐宋以降,宫廷的藏品开始被著录为文字,如北宋的《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分门别类,叙述源流,为书画家立传品评,艺术史的撰著体例即萌芽其中。而供奉内府的书画博士、鉴书博士则是体制化的收藏与鉴定顾问。洎乎明清,私家收藏活跃,著录亦极为丰富,即使是乾隆时期民间藏品半归内府,流传于市肆与私人间的书画作品仍然相当可观。私家著录与题跋,除了厘清艺术品的递藏、品鉴艺术品的真伪,也常常归纳现象、考辨史实并发表评论。正是通过世代绵延的鉴藏活动,艺术知识得以流播,艺术史的图景也逐渐形成。

在过去以风格为主导的艺术史研究脉络中,收藏与文房、装潢一样,都是艺术史的外围话题,若是某一区域的收藏与鉴定活动无法与风格问题发生关联,那么学者们对它的介绍似乎就无须用力。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艺术的社会史转向改变了收藏的附庸性质,艺术的品味成为菁英文化格调甚至是国家意识形态的象征,鉴藏家也常常被认为是形塑艺术史的推手,收藏活动越来越显现出独立的研究价值。

收藏离不开鉴定,它们几乎是孪生的。鉴定是收藏品质得到保证的一种方式,一件(类)作品的真伪得以揭示,除了可能挑战人们旧有的观念,其方法本身亦不断突破经验的藩篱。无论是文献、风格还是材料,无论是望气还是科技手段,似乎都无法涵盖鉴定活动的复杂性,鉴定研究的魅力正存在于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历史想象与追寻之中。

近年来,图像渐渐成为不同领域学者共同处理的材料,艺术品收藏与鉴定的历史研究也成为许多人共同关心的课题。收藏与鉴定,不仅涉及具体艺术品的甄别、传播与交易...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1)书画鉴藏史是近几年文物、博物馆、美术欣赏领域的热门话题,本书收录14篇关于中国艺术收藏与鉴定的论文,作者均为该领域的新锐学者。 2)图文并茂,收录书画作品图片近400幅,书画鉴藏信息表格20幅。 3)每篇文章末尾收录“中国艺术的收藏与鉴定”工作坊的相关交流与讨论,提供有价值的延伸思考。 4)书末附有近年国内、日本与欧洲收藏史研究论著索引,方便读者进一步查勘。


书籍介绍

近年来,图像渐渐成为不同领域学者共同处理的材料,艺术品收藏与鉴定的历史研究也成为许多人共同关心的课题。收藏与鉴定,不仅涉及到具体艺术品的甄别、传播与交易,它的装潢、包装、买卖、运输等环节,也获得不同程度的关注。无论是一件作品的递藏,还是一部书画著录,无论是个体的藏家,还是一个时期的收藏全局,其脉络与意义都需置诸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加以探求与解读。惟有如此,收藏活动才能与更广泛的历史发生联系。同时,除了提供“真品”,鉴定过程中发现的“伪作”,它产生的动机与知识结构,也是理解过往人心、经验与观念的有益材料。而鉴定与收藏的之间所形成的张力,还能发展出关于品味、价值观以及文化策略等方面的新议题。

2017 年 9 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以及亚洲文明研究中心主办“中国艺术的收藏与鉴定”工作坊,本书收入工作坊的论文和讨论,以期深化中国艺术收藏与鉴定的历史研究。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方便(105+)
  • 愉快的找书体验(543+)
  • 赚了(250+)
  • 种类多(440+)
  • 中评多(600+)
  • 超值(230+)

下载评价

  • 网友 林***艳: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方***旋: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家***丝:

    好6666666

  • 网友 田***珊: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国***舒: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曹***雯: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敖***菡: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益***琴: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苍***如: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相***儿: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