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 上海人民出版社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德国东北部勃兰登堡州一个名为菲斯滕费尔德的小村庄,时间集中在"安娜节"前夜的24小时内。
菲斯滕费尔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过东德时代的工农业繁荣,如今却人口缩减,开始衰败。此时,整个村庄陷入夜幕,故事却仍在继续:开渡船的艄公死了;聚集在乌里家车库喝酒的男人们轮流讲故事;90高龄的克朗茨太太,一位患有夜盲症的女画家,用画作记录村里的一个个面孔和村庄的变迁;一个名叫安娜的女孩正在绕着村子夜跑,撞上了试图自杀的施拉姆先生;一只母狐狸出洞为幼崽觅食……历史上,这里有被指控为女巫、处以极刑的年轻姑娘安娜,也有击退流寇拯救村庄的女勇士安娜。村子几百年间的变迁和传说穿插其间,历史与当下、传说与现实不断闪回交织,萦绕在生生不息的村庄周围,如漫漫长夜中的璀璨星河,拼成了一曲乡村生活的悠远长歌。
书籍目录:
1
作者介绍:
萨沙·斯坦尼西奇(Sa?a Stani?i?),1978年生于波斯尼亚,14岁时作为波黑战争难民移居德国,用德语写作。现居汉堡。2005年发表处女作《士兵如何修理留声机》,获英格博·巴赫曼文学奖“读者最喜爱作品奖”。2014年出版《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登上《明镜周刊》畅销书排行榜,获2014年莱比锡书展大奖,入围德国图书奖长名单。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1927年3月18日。一起致命案件。
一个中国人,他没有流动商贩证而四处挨门挨户兜售物件,被地方警察波尔斯特抓住了。这个中国人谩骂波尔斯特,并且采用暴力攻击他,因此他迫不得已抽出了佩剑。当中国人夺走他的佩剑刺向这名警察时,他立刻拔出手枪把对手当场撂倒。中国人受了重伤,被送进普伦茨劳医院,但很快就死在那里。
没人能听得懂他的临终之言。
————————————————————————————————————
鲤鱼会感受到对饲料的羡慕。当别的鱼儿进食时,它就来了。到了秋天,当水温下降时,它需要的营养就越来越少。
公黄蜂与蜂王交配,并且就这样死去。蜂王要做好繁衍生息的准备,在苔藓下面,在腐朽的木头里,在蜻蜓的噩梦里,等待来年春天。
在基科森林,在那古老的森林里,啄木鸟砰砰地凿去我们尘世生命的一分一秒。
秋天来了。狼群苏醒了。
—————————————————————————————————————
克兰茨夫人站在齐膝深的湖水里。她把画架倾斜起来,打开小灯,挪动画架,直到画架稳稳地立在沙泥湖底上。几年前,艾迪在画架前安了一把伞,她张开伞。克兰茨夫人全副武装。我们知道,湖水冰凉。
大约就在这个地方,那六个女子中有一个可能会转过身去。朝向湖岸,朝向橡树,朝向村子。也许她也眺望着艄公屋。阿娜·克兰茨站在窗前一动不动。
那天,或者另一天,一个红军战士,一个来自白俄罗斯的步兵试图在橡树下掐死一头小猪。战友们在阳光下一边相互刮胡子,一边鼓励他。他并未喝得烂醉如泥。他是最年轻的,羽毛未丰,满嘴茸毛。小猪发出尖细的叫声。这士兵笔直地站在那里。帽子从头上掉在地上。他的头发闪亮,面颊红润,两手捏着小猪。小猪鼻子齐士兵脸高。持续了好一阵。尖叫声变得疲倦了。仅仅还听得到步兵的声音,他气喘吁吁。他的两条腿看上去就像是两棵栽在靴子里的细长的小树。他发出呻吟,仿佛有人摁住他的喉咙。他的声音越大,小猪的叫声就越小。小猪静静地忍受着人的玩笑。
阿娜·克兰茨藏在小船底层,一动不动。她听到了小猪的尖叫声,透过缝隙看到了士兵的双腿。一天一夜以来,她一直藏在小船底层。人们要么出于对苏联人不断挺进的恐惧逃走了,要么悬梁自尽了,要么被人发现了。阿娜不想再逃亡。她接着又在小船底层过了两天。她喝着湖水。被发现了。是艄公发现的,他回来了。他收留了她,把她藏在地板下面的隔板小屋里,藏在船桨、绳索和杂物后面。给她饭吃。站在船上面,向她讲述低空飞行的轰炸机、到处抢劫的士兵和路边的尸体。她在下面透过木板倾听着。他提醒她:千万别出来,小姑娘。有一次,传来苏联人的说话声。艄公听不懂他们说什么。阿娜明白踩在地板上的靴子声是怎么回事。他们搜遍了箱箱柜柜。可怜巴巴的家具里什么也没有。他们打开舱口。里面黑洞洞的,塞得满满的。阿娜屏住呼吸。他们把艄公带走了。几天后,她才敢从里边爬上来,站在窗户旁窥望,一动不动。当有人在小桥上钓鱼时,她就钻进隔板小屋里。艄公走了几天了,他们要么把他关了起来,要么就凶多吉少。钟声响起来。子弹飞来飞去。后来,他终于回来了,手臂马虎地包扎着,脸面肿得乌青。带来了面包和阿娜画画用的炭笔。阿娜小心地望着湖面,小心地望着林荫道。盼着春天到来。画画,阿娜·克兰茨画满了墙,艄公什么都不说。画上了归来者,几乎只有老人和孩子,他们在湖里沐浴。画上了士兵,他们一起在湖边散步,宛若一对对恋人。她常常独自待着。她慢慢地吃着面包。她喝着湖水。她画画。窗户旁边画了一幅小小的素描,六个人物,手牵手,站在湖里。那是四月,也许是五月。士兵越来越少见了。阿娜在艄公屋里待了一个半月。六年后,她把这六个女子搬上了画布,给她们着装,为她们梳头,赋予她们清晨的色彩。而今天,就是这样一个夜晚,这六个女子迈出第一步,其中一个四处张望着。
一种几乎来自身体的、对一个个古老故事的渴望纠缠着克兰茨夫人。渴望来自这个地方,来自艄公屋,来自那个夜晚。她渴望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她能阻止什么呢……我能阻止他们吗?雨越下越大。湖岸、橡树、家乡。克兰茨夫人描画起第一
笔。画纸湿了。她撕碎画纸,扔进水里,又从头开始。画纸在水上慢悠悠地漂远。
————————————————————————————————————
那些数百年前优选在我们的湖边安家落户的拓荒者发现了还可以被开垦的沙地;发现了茂密的森林,他们在那里猎杀动物和被动物猎杀;发现了鱼类贫乏的水域,但里面却生长着取之不尽的螃蟹。在贵族圈里,螃蟹被视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尽管它们很难吃,直到有一个人什么时候说出了螃蟹很难吃,于是这个时髦一下子就消失了。
对拓荒者来说,两个湖中较大的那个阴森可怕。虽然湖岸近处的水不深,呈现出平平常常的褐色,但是其后的湖底陡然变得深不可测,黑汪汪的,所以人们传说,魔鬼每隔十三年就会来此沐浴,这就是魔鬼浴场。
森林被开垦了,一片片耕田越来越大,昔日只孤零零地散落着一座座房子和庄园的地方,出现了一座村庄,后来村庄又获得了城镇的名号,人们还修筑了一道结实坚固的城墙,使之与施塔加德镇的土地隔开。起初,人们说,他们生活在距离魔鬼浴场最近的田野上—如今人们称之为菲斯滕费尔德。
谁在最初的岁月里要去这新的移民区,艄公就把他渡过湖去。他勤勤恳恳地劳动,通常不会向外地陌生人索要工钱,而是索要一个个故事,然后在乡村小客栈里,他又把这些故事继续讲给菲斯滕费尔德人。
一个清凉的晚上—早就到了秋天—青蛙无声无息,湖面风平浪静,仿佛夜晚屏住了呼吸。这时,小桥旁的铃声猛烈地响起来。黄昏里,有一个瘦小的家伙站在那里,神色愤怒,盯着湖面。
“告诉我,老东西,”这家伙声嘶力竭地冲着艄公说,一边用骨瘦如柴的指头指向湖面,“对面那儿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呢?”艄公看不出有任何怪物,只有农民们在他们的田野上忙忙碌碌地干活,快要收工。小家伙看样子也不在乎你应答不应答,话音一落,他就蹦到小船上,要求艄公将他渡过湖去。艄公迟疑了片刻,觉得这客人挺怪异,但他毕竟是客人,不能无端拒绝啊。于是艄公准备好小船划起来。
半途上,他发现小船变得越来越沉重。这时,小家伙问道,艄公是不是觉得越划越艰难。然而,艄公是一个心气很高的人,于是他摇摇头,并未表现出艰难的样子。可是没过多久,他不仅觉得划起来很费劲,而且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好像他的船桨不是划在水里,而是划在黏糊糊的烂泥里。小家伙再次追问着,这一次,艄公气喘吁吁地说,他毕竟把每个客人都渡过湖了。
乘客对这样的回答很满意。“那么我可要帮帮你了。”他一边大声说,一边撕下自己一条腿从船上扔进水里。于是船划起来轻多了。然而,他们很快越发难以前进。无论艄公多么使劲地划来划去,船桨停滞在黑汪汪的湖水里—这还是水吗?—小船原地一动不动。
这时,小家伙摘下自己上面插着一根又长又红的羽毛的礼帽,曲膝跳进湖里。钻到水下面,冲着艄公喊道:“等着我吧,不会对你有坏处的。”
那根红色礼帽羽毛投射出一股闪烁不定的光芒,直照耀到陆地上。在小家伙下潜的地方,可怕的水草彼此纠缠,来回摆动,巨大的梭子鱼四处漫游。只要小家伙一接近它们,那些植物便缩成一团,所有的鱼儿都逃之夭夭。唯有讨厌的螃蟹毫不畏惧。小家伙潜水时,一条腿像鞭子一样拍打在水面上,腿上没有人的脚。它没有脚后跟,仅有一只蹄子。
艄公心里感到恐惧不安。他宁愿放弃这份报酬,但他不是轻易逃避责任的人,他的责任就是安全摆渡。午夜时分,小家伙又从水里冒出来,嘴里叼着那条被抛出去的腿,如同一个价值不菲的猎物。他朝艄公点点头,旅程可以继续了。
仅仅划了一下,他们便靠岸了—天已蒙蒙亮。这客人十分慷慨地支付给艄公报酬。“你没有放弃,你没有抱怨,你对我说话算数,所以我要特别奖赏你。”他说了这样一席话,并且表明,他不会伤害艄公,但是其他敢于在他的湖边安家落户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除非,”小家伙眨眨眼说,“你劝说他们快快离开这儿。”
于是艄公叫醒村长,让他提醒村里人。然而,村长平日对艄公讲的逸闻趣事就不感兴趣,所以敷衍了几句把艄公打发走了,听都不听他要说的话。
小酒店店主听得入迷了,但是觉得乘客的蹄子只会在童话里存在,于是为了感谢艄公动人的讲述,便赠送给他一杯酒喝。
故事就这样传开了:马蹄铁匠劝告睡眠不足的艄公高枕无忧,美美地睡个好觉。农民们没有看到湖面上出现什么红色的光芒,甚至发誓说,艄公是独自与小船一起靠岸的。有几个人也许相信他说的,但是却坚持己见,我们的日子在这里过得好好的,谁也不可能赶走我们。
当艄公绝望地从一家走到另一家的时候,有两个小伙子来小酒店店主那里投宿。他们把脸深深地埋进风帽,火急火燎地说着话。到了晚上,店主发现他们死了,身上长满斑点。不久他自己也觉得身体不适,其他来过这里的人也未幸免。
那个乘客的预言应验了。瘟疫迅速地夺去了人们的生命。白天,艄公挖掘着一个个坟墓,漫游在一座座空荡荡的房子之间,仿佛他相信,只要他寻找,就可以为这个故事找到另外一种结局。到了傍晚,他为自己的命运而痛哭。然而,一到夜晚,他却把小船划向湖里,再次宣布这个警告,仿佛有必要劝说湖水和星星离开这个地方。
从此以后,时间过了好久。瘟疫魔鬼再也不存在了。但是,每隔十三年,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青蛙沉默了,风沉默了,湖水沉默了,人们听到气喘吁吁的声音,听到沉重地划桨的响声,听到一个声嘶力竭的声音在呼喊着:
“告诉我,老东西,你觉得划起来很沉吗?”这一年,艄公说出了“是的”。因为这是实情啊。
—————————————————————————————————————
在一棵山毛榉树下,在那古老的森林边缘,母狐狸静静地躺在树荫下。森林与长着小麦、青稞和油菜的田野接壤。母狐狸从那里望着一片鳞次栉比的人类建筑,它们坐落在两湖之间如此狭长的一块土地上,仿佛人类以其不可遏制的、要为自身创造最舒适居所的意志,将一片水域分割成了两半。他们安身于富庶且实用的两岸边,为了恰好在两湖之间为自己和他们的孩子打造一片立身之地,使他们长期占据的道路得以畅通,为他们储藏食物、石头和金属以及他们积聚起来的无数其他东西创造空间。
母狐狸想象着那个时期。那时候,湖尚不存在,也没有人在这里拥有他们的领地。它想象着地球曾经必须无比漫长地承载着冰河纪。冰河将大陆推向它的前方,夹带着岩石,掏空了大地,将其堆积成山丘,它们如今依然呈波浪形,千千万万狐狸年后还会如此。这两片水域晃动在它的怀抱里,那片古老的森林把根深深地扎在它的胸膛里。母狐狸的窝在森林里,一个洞穴,不太深,可免遭獾的侵袭,现在还有两个幼崽一起在里面生活—但愿吧!—别像上次一样,当它只是带回了一些甲虫,它们只是待在外面怨嗔地等待着。苍鹰已经在空中盘旋。
在成千上万种芳香中,母狐狸似乎会闻到它的幼崽毛皮上那带着泥土味的蜂蜜气息,此时此刻也是如此,尽管风向不对,但它相信在森林深处弥漫着蜂蜜那甜蜜的香气。它也断定幼崽们觉得饥肠辘辘,持续严酷的饥饿不断地袭扰着它们。一个小崽病恹恹地来到这世上,已经离它而去了。其他两个幼崽与那些甲虫敏捷地玩耍。扑向老鼠的一次次跳跃—从站立的位置几乎垂直地蹦到空中—依然更多是嬉戏。游戏常常让它们忘记猎物。
母狐狸抬头望去。它探寻着人们的举动。没有人靠近它。从他们的房子里冒出了袅袅升起的热气,使它联想起木头来。它在那里也闻到了一些死去的植物、营养良好的狗和猫、迷途的鸟儿以及许许多多无法归类的东西。它害怕一些东西。一些东西让它自惭形秽。它对绝大多数东西都毫不在乎。然后还有肥料,泥块,还有纷扰、母鸡和死亡。
母鸡!
—————————————————————————————————————
太阳也照在克兰茨夫人最喜爱的一幅画上。是的,我们相信,她无疑有一幅最喜爱的画,尽管当记者问起这画时她并不承认。克兰茨夫人最喜爱的这幅画名叫:
《罗马尼亚人站在克拉茨附近公路边上专门为罗马尼亚收获工人准备的集装箱房子前》。
罗马尼亚人在这里摘苹果和草莓,收获莴苣和芦笋,每个钟头挣5欧元。有些人年年都来。你也许会以为,他们跟村里人成了朋友。他们在马努的店里吃冰激凌,他们在深湖里沐浴,有一个人去过乌里那儿喝啤酒,也许还用罗马尼亚语朗诵了一首诗歌。但他们只在别的地方成家立业,在他们那些名字听起来更有旋律感的城市,在巴亚马雷和上维谢乌。
在克拉茨附近的马路边,人们几年前为他们搭起了集装箱房子。麦穗黄,有灶台,透过窗户可以眺望他们的工作地,一片片田野。房子大概15平方米,租金大概240欧元,四张床可供六个人用。禁止抽烟,但个个都抽烟。
去年:这个地区的新纳粹聚集在这里,除了我们那两个,里科和露易丝,他们因为睡过头而错过了时机。他们点燃篝火,聚众滋事,在集装箱房子旁边烤肉,演奏音乐,跳街头舞,伴着摇摇晃晃的集装箱狂欢,直折腾到黎明什么时候,警察来了。
之后,罗马尼亚人滚出去写在一个集装箱房子上,字体好大,歪歪斜斜,但看上去挺安静,因为是用白色喷涂到黄色上,也因为缺少惊叹号。就这样,口号在那里留了很久,直到一天清晨,一个睡眼惺忪的罗马尼亚人从集装箱房子里下来,久久注视着这口号,有抽一根烟的工夫,随后拿来透明胶带和卫生纸,把德语滚出去“raus”一词中的“r”改成“H”,然后在罗马尼亚人后面加了一个连接号,于是“罗马尼亚人滚出去”(Rum?nenraus)就变成了“罗马尼亚人之家”(Rum?nen-Haus)。没多久就弄好了,他擤了擤鼻涕,随后坐在集装箱房子前的小台阶上吃起面包。
这是克兰茨夫人最喜爱的画。这是克兰茨夫人心中的罗马尼亚人。一个矮个儿男人,半秃头,运动裤,上身穿着衬衫,在他的房前吃着早餐,清晨的阳光照耀在脸上。右上臂有一个文身:在一颗心里文有字母“B”和“D”,时间是1977年。
我们相信,这是克兰茨夫人最喜爱的画,因为她把这幅画题献并赠送给了这个罗马尼亚人。除此之外,她从未题献过别人。这幅画现在不知挂在什么地方,或许在巴亚马雷,或许在上维谢乌,2012年乌克马克一个清晨。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人人都可以在乌里那里喝酒,能喝多少就喝多少,想喝多少就喝多少。然而当有人醉酒后不会乖乖倒地,而是将别的人拽倒在地,或是与他们纠缠时,乌里就向拉达点点头,于是拉达便陪着或拖着这人到外面去。
人人都可以在乌里那里发言,可以比在别的地方说得都多。然而,当有人还要接着交谈,说得更多,而乌里觉得应该适可而止时,他就向拉达点点头
人们在乌里那里要比在别的地方花费少。然而,当有人一个月后还不付清欠账时,乌里就向拉达点点头。
人人都可以在乌里那里讲不是人人都觉得有的笑话。然而,当有人对某些不是人人都觉得有的东西较真时,乌里就向拉达点点头。
人人都可以在乌里那里哭泣,大声也无妨。然而,没有人在乌里那里哭泣。人人都可以在乌里那里讲述一个过去的故事,其他人大多时候都洗耳恭听。
乌里说,他现在一定要把那些清醒的岁月全都弥回来。
施拉姆先生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牙刷还挂在嘴里而坐在马桶上睡着的人。他尖叫一声醒过来却不知道身在何方,活在何时。
迪特马尔・迪茨就像一首你几乎不知道的曲子里那挥之不去的几句。你始终只唱着副歌里那耳熟能详的一句,很有可能你还唱错了(背叛村子,狂热地跳舞,鸡咯咯叫,怕见人)。这首歌挥之不去,你跟着它哼唱,但压根儿却不知道这是谁的歌。
他不需要别的衣服,只喜欢两套运动衣;他不需要别的食物,只喜欢橙汁和布丁烘饼;他不需要更多言语,只要买早点够用就行了。不是人人都需要一個自己的故事。
其它内容:
媒体评论
斯坦尼西奇创造出全新的人物形象——集体讲述者“我们”。“我们”是匿名的、敞开式的,是村庄自己的声音,是多声部的存在。它见证了万物变迁,时而百岁高龄,时而又如电视机和本地小报一样鲜活。
——德国《南德意志报》
斯坦尼西奇有舞者般的高超技艺,在不同风格之间自如切换。小说将众多的人物形象编织成多线并进的故事集,甚至包含了动物视角,将传说与记忆、过去和现在统统汇入晚夏之夜的梦中。
——英国《独立报》
斯坦尼西奇这部小说令人情不自禁联想起君特·格拉斯对德国历史的呈现。这部小说或许没有《士兵如何修理留声机》式的激情和哀挽,但经过战争和流亡的作者深知,一个安静时代里的安静小镇自有其难以抗拒的魔力。
——英国《独立报》
这部小说有许多奇趣之处:在中世纪历史和现实中自由穿行,对德国的政治现实有敏锐的观察;插曲式的书写手法,古怪的奇思妙想;每当你进入一个角色,他就短暂消失了!
斯坦尼西奇为扑克脸般一本正经、严肃无趣的德国当代小说带来了巴尔干的机趣。
——英国《卫报》
小说为一个德国村庄描绘了一幅万花筒般的肖像,探讨了我们与历史的关系、铭记历史的责任等严肃主题,但这部幽默小说也不会特别沉重,结尾充满救赎意味,又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
——美国《出版人周刊》
阅读此书令人愉悦,既富趣,又极具巧思。
——美国《科克斯书评》
前言
移民文学(Migrations literatur)成为当今德国文坛上一个备受关注的文学现象,一批又一批脱颖而出的移民文学作家为当今德国文学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靠前的活力,使之形成了多元并举百家争鸣的态势。这些移民文学作家立足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以独具特色的观察视角和艺术形式,表现了对现实生存的思考、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人类未来的担忧,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德国文学的艺术表现力。尤其从赫塔·米勒20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德国移民文学越来越引起学界和读者广泛的重视和解读。当代德国作家萨沙·斯坦尼西奇(Sa?a Stani?i?,1978— )堪称这种移民文学新生代的杰出代表。
斯坦尼西奇出生在波斯尼亚小城维舍格勒,父亲是塞尔维亚人,母亲是波斯尼亚人。1992年,在波斯尼亚战乱中,他与父母亲逃亡到德国海德堡,并从此定居在德国。他从小就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这也为他后来与众不同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而刻骨铭心的青少年经历成为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在斯坦尼西奇看来,移民背景是其文学创作形影不离的“双影人”,写作就是要把人生最深切的经历与独特的叙事方式融合成具有张力的艺术图像,使之饱含历史的底蕴和时代的活力。早在海德堡大学上学期间,斯坦尼西奇就开始在德国文坛上崭露头角,他那“只有踏上文学创作之路的童年梦想越来越不可阻挡地变得更强烈”(斯坦尼西奇)。2005年,这位文坛后起之秀的短篇小说《我们在地下室里玩什么…》(Was wir im Keller spielen…)成为当年巴赫曼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这部小说从一个儿童视角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南斯拉夫战争给人们所造成的身体和精神创伤,先后获得了多个文学奖项。2006年,斯坦尼西奇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士兵如何修理留声机》(Wie der Soldat das Grammofon repariert),开始在德国文坛上绽放异彩,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这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中,作者形象地刻画了一个来自波斯尼亚的年轻人的形象。主人公跟随父母逃亡到德国,可在这个陌生的新家乡,他却无所适从地逃脱到一个由故事和回忆组成的挥之不去的世界里。小说叙事既富有诗意又诙谐幽默。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刻就得到批评界的青睐,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很快就被翻译成了30多种文字。斯坦尼西奇因此先后获得了德国图书奖最终提名奖(2006年)、不来梅城文学奖(2007年)和沙米索文学奖(2008年)。
《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Vor dem Fest,2014年)是斯坦尼西奇发表的第二部小说。2013年,这部当初名为《安娜》的小说手稿就赢得了有名的多布林小说奖,随即又获得了莱比锡书展大奖,而且当年也被提名德国图书奖。《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被誉为当年德语文坛上“令人耳目一新的事件”。
《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讲述的是一个当年的东德小村庄的故事,它所叙事的时间仅仅是当地的传统节日——安娜节的前夜。小说没有单一的主人公和情节结构,而是在时空交错的叙述主线上,断片式地勾勒出了发生在这个地方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以及活动在其中的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作者从一种若即若离的多层叙述视角出发,采取了有分有合、融合贯通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将这个小村庄的现实与历史编织成一个层次丰富的马赛克图像,使得真实的发现与艺术的虚构在其中相互承载,相得益彰,创造了二者之间天衣无缝的平衡;一个小地方、一个个小事件和小人物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自然而然地汇聚成一个相映成趣的现实生存众生相。作者在这里试图“通过观察和虚构去拯救所失去的生存中可以拯救的一切东西”(《法兰克福汇报》)。可以说,斯坦尼西奇以巧妙的叙事方式唤醒了一个封闭的小世界,描写了它的美丽、悲哀、空虚和力量。读者在这里所感受到的是,一个小村庄那平淡无奇的现实深深地承载着启人深思的大千世界,一个个穿插其中的真实与虚构的历史事件无不蕴含着对现实的深刻启示。
小说开头一句话,既像是告别,又如同挽歌:“我们好悲伤。我们再也没有艄公了。”实际上,这是作者赋予小说叙事的基调。艄公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扮演着一个穿针引线的重要角色,他虽然是一个已经成为历史的世界的原型代表,但却贯穿于历史与现实叙事的交织中,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又是现实生存的镜像。可以说,这部小说是斯坦尼西奇为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小村庄菲斯滕费尔德唱响的一曲挽歌,因为他在其中看到了统一后的德国人生存中被人视而不见甚或故意掩饰的东西。作者在这里很有创意地汇聚了一群原型人物,描写了他们的工作和习惯、他们的语言和情感世界、他们的希望和绝望。这些经历不同的人物共同生活在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小世界里,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寻求与命运抗争:施拉姆先生是孤独无望的代表,他是退休的前东德国防军中尉,孤身一人,与突变的现实格格不入。由于生活拮据,他靠着打黑工勉强度日。对他来说,摆在面前的出路不是立刻自杀就是慢慢通过抽烟了此一生。在万般无助的节日前夜,他遇到了一个名叫安娜的女子,两个此前并无太多交集的人似乎立刻形成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命运共同体。耄耋之年的女画家是这个小村庄饱经沧桑的孤独者。1945年,她从家乡逃亡到菲斯滕费尔德。她在这里躲过了战争灾难,在藏匿的岁月开始学习绘画。她以自己的绘画见证了这个村子被占领时代、东德时代和柏林墙倒塌后的时代的兴衰沉浮,描绘了这个村子不同时代的各种主人,记载了这个村子的历史发展、变革和延续。然而她却“永远只能描绘她所知道的东西”,始终无法在画面上留下这个村子那捉摸不透的夜景,因为在村边那平静的湖面下似乎有深不可测的暗流在涌动。施韦尔穆特夫人是“故乡博物馆”的守护人,她竭尽全力要保护家乡的历史资料,费尽心机重新撰写出家乡一个个早已遗失的历史片段和传说,借以挽救日益走向衰亡的家乡传统。然而,这些支离破碎的家乡历史也只能尘封在故乡博物馆的地下室里难见天日。当年东德的邮递员迪茨舍先生一直被怀疑曾经是秘密警察,负责监视人们的信件来往。柏林墙倒塌后,无论他怎样试图去证明自己的清白,都难以得到宽容和谅解。他要靠养种鸡安分守己地生存,堂堂正正地做人,但他的一切善举都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死不悔改。他无可奈何,只能与音乐为伴,与他的鸡群为伍,孤独绝望。从整个人物布局来看,小说所描写的一个个小人物都是些形形色色的个体,虽然他们寻求生存的行为方式各不相同,却无一例外地承受着同样的命运,他们无疑是一个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的结局或许正如小说中所说的,在这个地方,“死去的人越来越多于出生的人”。
《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小说,一个个小人物、一个个小事件穿插在一个小地方的历史与现实错综交织的叙事中,一个个神话、一个个传说点缀其间,它们互为依存,互为镜像,别有洞天。作者在这里以细腻的语言、真切的图像和细小的情节惟妙惟肖地勾画出那刻骨铭心无法言说的东西。整个叙事游刃有余,张弛有致,形散而神不散,情感真实而不多愁善感,幽默而不嘲讽。更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在这里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叙述者是多视角多层次的“我们”,是这个村子本身,像一个多声部的、穿越时空的叙事群体,时而在遥远的过去,时而在当下,有时显得有点干巴,但始终不乏诙谐与幽默。可以说,叙述者“我们”的声音来自这个村子的深处,来自位于其旁的两个湖里,来自故乡博物馆的地下室里,来自菲斯滕费尔德的角角落落和一草一木,同样也来自它那逝去的过去;小说的叙述如同一部美妙的交响曲,让韵味无穷的回音久久地萦绕在读者的耳旁。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构想自然使得那一个个令人感同身受的小人物及其命运在读者的心灵里活灵活现地汇聚成了时代的生存图像。毫无疑问,小说《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以独具匠心的想象再现了一幅不同寻常的艺术画面,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又饱含对现实的警示。这是一部会深深触动读者审美心灵的好作品。但愿这部小说也能为中国读者带来阅读的愉悦。
这部小说的翻译受到德国歌德学院北京分院的资助,译者也于2018年7月应德国欧洲翻译学院(Europ?isches übersetzer-Kollegium)之邀在那里驻站一个月,会与作者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进行直接交流,解决了翻译中的诸多疑惑,在此一并表示深切的谢意。与此同时,译者也期盼同仁和读者不吝赐教。
韩瑞祥
2019年3月于北京
书籍介绍
☆ 2014年德国莱比锡书展大奖作品,入围德国图书奖长名单,《明镜周刊》上榜畅销书。
☆ 《士兵如何修理留声机》作者十年磨一剑之作。作者生于波斯尼亚,14岁时与父母逃亡到德国海德堡,从波黑战争难民成长为德国文坛新星。
☆ 自由穿行于历史与现实,描绘东德村庄万花筒般的肖像。莱比锡书展大奖评审委员会赞誉“小说以众声合唱的方式讲述村庄自己的故事,是小说写就的赞美诗,令人难以释卷”。
☆ 小说语言和叙事形式的高度革新!幽默与诗意交融,是当之无愧的“小说中的诗歌”。
位于德国东北部的村庄菲斯滕费尔德历史悠久,见证了三十年战争、普鲁士王国、“二战”、东西德分裂与统一的沧桑历史。如今,村中老一辈人日渐凋零。在秋天到来时,村民燃起篝火、焚烧女巫形象的假人并载歌载舞庆祝传统节日“安娜节”。
节日前夜的24小时内,故事仍在继续:开渡船的艄公刚刚死去;90岁高龄的女画家再次出门尝试描摹村庄的夜色;一个名叫安娜的女孩绕着村子夜跑,巧遇两名神秘男子,又撞上了试图自杀的前东德中尉;前东德秘密警察而今将全部热情用于养殖矮腿鸡,而一只母狐狸打算出洞为幼崽偷鸡蛋……瑰丽怪诞的传说故事与历史记忆穿插其间,召唤我们走入村庄的史诗之中。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藏书馆(156+)
- 强烈推荐(554+)
- 体验好(196+)
- 实惠(124+)
- 无水印(586+)
- 体验差(99+)
- 速度慢(118+)
- 无颠倒(286+)
- 无漏页(183+)
- 推荐购买(161+)
- 差评少(194+)
- 好评(139+)
下载评价
- 网友 印***文: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索***宸: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温***欣: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孙***美: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晏***媛:
够人性化!
- 网友 权***波: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芮***枫: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师***怀: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益***琴: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石***烟: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沈***松: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寿***芳: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菱***兰: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扈***洁:
还不错啊,挺好
喜欢"我们与祖先交谈的夜晚 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人也看了
五年级上册试卷 (语文数学英语全3册)期中期末冲刺100分+教材同步单元模拟训练题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原来世界这么奇妙(全4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白话聊斋志异(1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新版机工版 MBA、MPA、MEM、MPAcc联考与经济类联考逻辑1000题一点通 第6版 (超值赠送价值580元专项突破精讲视频 作者团队全程答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WTO的理念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韩汉谚语惯用语成语词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流行与经典 令人沉醉的长笛曲100首 赠伴奏及示范音频 长笛初中级入门古典名曲轻音乐小曲流行金曲影视插曲动漫歌曲演奏技巧图书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周末郊游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读本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植物大战僵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试题调研 第4辑 生物 实验热点 2023年新版 天星教育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变形记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 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9787506765763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从零学电工一本通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8分